周易聽到巴蛇吞象竟然是個古巫曲歌名,差點笑出聲。
那不是形容一個人貪婪無度的貶義詞么?蛇怎么能吞掉大象?
眾所周知,即使體型最小的亞洲象,也有幾噸重,如果想吞掉大蛇,那這蛇得多大?
這不扯淡嘛!
不過自己倒是看過《山海經(jīng)》,難道這種荒誕志怪書籍里面的描述也是事實不成?
據(jù)《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記載:
“西南有巴國,又有朱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宋代陸佃《埤雅》也解釋巴蛇:
“巴者,食象之蛇,其字象蜿蜒之形,其長千尋,青黃赤黑。”
意思就是西南方向有一個巴國,有一種巴蛇能吃大象。
傳說它黑身子,青腦袋,長八百尺,它把象吞下去后,需要消化三年時間,才把象的骨頭吐出來。
這種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內(nèi)的疾病。
這種蛇是黑色的身子青色的頭,在西邊有犀牛的地方...”
周易剛回憶到這里,那邊大祭司已經(jīng)開始表演了!
大祭司彩羽衣一陣劇烈舞動,便開始吟唱:
“大羿射日之后,大地已被十日烤為焦土,無法繼續(xù)種植糧食。
大羿只好帶領(lǐng)一部分族人去往洞庭湖畔定居,那里有充足的水源,土地也因此沒被烤焦,還可以種植!”
而我們這一支部落族人則一路向西遷移,來到現(xiàn)在這片土地。”
哦!周易若有所思,但沒敢插話。
“洞庭湖畔水草豐美,資源豐富,尤其有一種身軀龐大的動物叫大象,它們有特別潔白堅硬的長牙,長長的鼻子,很聰明!”
“于是,大羿的部落成功地馴養(yǎng)了這種動物,成了部落的家畜。
大羿的部落很快就發(fā)展起來,人口也大量增加,建立了巴國!”
“而我們這里則是沙漠地區(qū),資源相對貧瘠,所以漸漸的我們就落后巴國很多了?!?br/> “因此,作為龍族同胞兄弟,一般情況下,都是我們派遣使者去巴國求助,巴國卻很少向我們求助!”
唯獨那一次,也就是夸父在野外被發(fā)現(xiàn)的同期,巴國的洞庭湖上出現(xiàn)了一條巨大的黑蛇。
它的腹部橙黃背部黑色,長著青色的頭顱,長達百丈?!?br/> 大祭司唱到這里,周易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疑點,心里犯起了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