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王羲之的這幅《黃庭經(jīng)》,民間傳說中充滿了傳奇的色彩。相傳,王羲之有一次來到天臺山,因為被它的風(fēng)光所吸引,故而在當(dāng)?shù)貢壕?,練?xí)自己的書法,借助當(dāng)?shù)氐钠嬗^勝景,提升著自己書法的境界。
有一日,因為對自己的進步速度不太滿意,疲憊之下伏于案上休息,忽然一陣清風(fēng)吹過,一朵白云飄然而至,上面有位鶴發(fā)童顏的老人,看著他笑道“你的字寫得不錯,可否讓我一觀?”
“老人家過獎了,請您多多指正?!蓖豸酥t虛的說道。
老人仔細觀看之后,說道“我見你心誠,便送你一個筆訣,日后自有用處?!闭f完便在王羲之的手心寫下了一個“永”字,之后便飄然而去。
事后,王羲之正是根據(jù)這個“永”字所包含的筆訣,才使得書法境界大進?;氐浇B興與好友聚會時,留下了千古佳作《蘭亭集序》。
后來,王羲之一直念念不忘天臺山的那位神仙般的老者,多次尋找無果之后,根據(jù)字訣誠心誠意的寫了一部《黃庭經(jīng)》,放于山上的巖洞中,后人就叫他黃經(jīng)洞。直到現(xiàn)在,還有很多游客時常跑到黃經(jīng)洞,看一看里面是不是還藏著那一副《黃庭經(jīng)》。
以前聽到這個傳說的時候,林南只是把它當(dāng)作一個故事,畢竟后人總喜歡給名人身上加上一些神奇的光環(huán)。但是當(dāng)這幅《黃庭經(jīng)》真的擺在自己面前的時候,這才意識到很多傳說,不一定都是空穴來風(fēng)。
還沒有揭畫之前,林南的神魂便在里面感受到了一絲‘道’的韻味,現(xiàn)在直接面對著作品,哪怕不施展魂力,字里行間所夾帶的那絲韻味,也是撲面而來。
在遠古時期,神靈大多是屬于自然靈,天地孕育而生。而道家的修煉宗旨,是順應(yīng)天意,遵循法則,在自然中尋求突破,這也就有了“道法自然”的總綱,直到最后得道成仙。
特別是道家發(fā)展的巔峰時刻,基本的修煉體系,如符、咒等,都是以觀想鬼神的世界為依托。很多道法的施展,都是要依靠神靈來實現(xiàn)的,就像“請神”、“神打”及符箓施展時的咒語等。
神與仙本是兩種不同的修煉體系,但是隨著二者的關(guān)系越扯越深,慢慢的也就融合到了一起,共同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神仙”。所以在山神的傳承中,在遠古天庭還存在的時候,不管是神還是仙,修煉大成者最后都是到達了天界,也就是天庭的所在。
兩種不同的修煉體系,正是因為都是遵循著自然的法則,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是可以相互借鑒的。
而眼前這幅字畫中,所產(chǎn)生的那一絲“道”韻,正是道家一脈的高手,對于自然法則的領(lǐng)悟。
由此林南可以推斷,王羲之當(dāng)年所遇到的那位老者,必是道家一脈的高手無疑。而他所留下的那一個“永”字,必然也承載著自己的一番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