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蘄春郡是敗了,但是江東的形式卻很好。
按理說即便徐盛真的有五萬大軍,曹丕也不會懼怕。
反倒會把這當成殲滅吳軍主力的好機會才是。
吳軍舉國之力,能湊個十萬人就很不錯了。
五萬人可以說是吳國全部的常備軍了。
如果吞并了這五萬人,吳國離投降也就不遠了。
以曹丕的性格,真的只是今年糧荒的原因嘛?
曹丕心里也恨得牙癢癢,這可能是自己能遇見滅吳最好的機會。
曹丕近年來身體每況愈下,風寒似乎一直就沒有好過。
曹丕心里著急,哪怕是今年糧荒,擠一擠總是湊的齊糧草的。
怎么說今年蝗災(zāi)危機解除后,魏國對于糧草的需求還是減緩很多。
按照這個收成,兩年沒有大規(guī)?;葹?zāi)困擾。
明年曹丕可以湊出足夠十萬大軍吃半年的糧草。
但是就是這個關(guān)鍵點的時候,一個來自北方的消息讓曹丕氣的口吐鮮血。
嘴里充斥著問候先人的污言穢語,這個消息是來自于幽州。
護烏桓校尉田豫上奏,鮮卑族首領(lǐng)、附義王軻比能又跟東部鮮卑首領(lǐng)素利打起來了。
和步度根這個一心為大魏守邊的家犬不同,軻比能可是一個十分有野心的人。
軻比能出身于一個小部落,起點比成吉思汗還要低。
但是軻比能也正因為如此,很早就變成一個非常成熟的男人。
從小軻比能就明白,想讓別人拼命,首先自己要勇敢。
所以無論大小戰(zhàn)役,軻比能每戰(zhàn)必先,永遠沖在最前線。
軻比能幼年喪父,父親死在了戰(zhàn)斗之中,按照習(xí)俗他的母親嫁給了父親的弟弟。
小小年紀軻比能就受盡白眼,東西被別人搶走那都是常有的事。
直到軻比能大了些變得強壯,軻比能憑借一身不怕死的精神,數(shù)次獨自在外面打獵。
每次有所斬獲,軻比能總是將獵物慷慨的分出一半,送給部落里的族人。
反正即便自己不送,他們也會來要,還不如送了出去。
哪成想這樣的行為居然讓大家對軻比能刮目相看。
認為這個少年不凡,部落里誰出去打獵不是成群結(jié)隊?
能一個人在這危機四伏的草原上討生活,還能有所獵獲,誰還敢去搶這樣的勇士?
但是軻比能每次都慷慨的將獵物分出一半給部落中有困難的人。
久而久之軻比能身邊聚起了一群少年,他們負弓騎馬,呼嘯著在草原上奔騰。
獵物也早已從草原上的動物,變成了一個個草原上的小部落。
年輕的軻比能自從發(fā)現(xiàn)贈予獵物的好處之后,無論斬獲多少財物,軻比能都是分文不取。
將這些財務(wù)公平的分給每一個參戰(zhàn)的勇士。
軻比能有一個好記性,每次都能把眾人的功勞記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一個族人虛報功勞,搶奪他人的戰(zhàn)功,軻比能當場就發(fā)現(xiàn),并斥責了他。
軻比能說道。
“誰斬殺了多少敵人,我的心里很清楚。我希望大家的內(nèi)心像縱白山一樣純凈,不要做出欺瞞這種背棄神明的事情。眼前的利益只是很小第一部分,南方的魏國就像塞伊湖一樣富饒,只有最忠誠、勇敢、正直的勇士,才配和我一起去掠奪魏國的財富?!?br/> 軻比能這番話讓這些年輕的勇士熱血沸騰,軻比能成功打動了這些年輕人。
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一群群牛羊牽回部落,一個個懷里揣著財物的勇士回到部落。
軻比能身邊的勇士越來越多,很快軻比能就被推舉為部落首領(lǐng),而對他不好的叔叔,軻比能也原諒了。
軻比能的部落靠近邊塞,自從袁紹占據(jù)河北,很多漢人向東北逃竄,軻比能慷慨的接收了這些難民。
軻比能教會這些漢人向鮮卑勇士一樣上馬作戰(zhàn),而這些漢人也將中原先進的文化帶給了這個部落。
軻比能發(fā)現(xiàn)每次作戰(zhàn)的時候,總是亂哄哄一團,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有時候中了埋伏也沒辦法第一時間撤退。
軻比能從漢人這里得到了一個很關(guān)鍵的技術(shù)?!獡艄?br/> 從這天開始,軻比能無論是打獵還是外出劫掠,總學(xué)著漢人那樣。
高舉戰(zhàn)旗讓勇士們知道自己的主將在哪,同時以擊鼓作為進軍和撤退的口令。
這一下拔高了部落的戰(zhàn)斗力,軻比能都部落憑借高于其它部落的紀律性,成功吞并一個又一個部落。
很快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在打跑了步度根之后,草原三雄只剩下素利和軻比能。
軻比能做夢都想著吞并素利,一統(tǒng)草原,隨后南下攻魏。
但是這一切都被護烏桓校尉田豫看在眼里。
田豫心里很清楚,無論是素利還是步度根,都遠遠不及軻比能都威脅大。
之所以一漢當五胡,便是技術(shù)、文化上的勝利。
一旦讓軻比能這個虛心學(xué)習(xí)漢文化的人統(tǒng)一草原,那將是整個大魏的噩夢。
或者說是魏、蜀、吳三國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