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沖向缺口的顧氏族兵,一邊是在城內(nèi)缺口嚴(yán)陣以待的陸氏族兵,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轟!
霹靂車再次射出巨石,這次兩顆巨石依舊砸向缺口,擊碎了缺口右側(cè)的城墻。
城墻再次倒塌,不過卻沒有這個缺口這么大。
這次霹靂車的目的是殺傷躲在墻后的吳軍。
坍塌的城墻,埋沒了站在墻內(nèi)列陣的吳軍。
瞬間坍塌附近二十多名陸氏族兵被蓋在磚石之中。
附近的陸氏族兵奮力挖掘自己的袍澤,但是收效甚微,僅僅救出幾名士卒,而且還是重傷員,他們不是腿被壓斷就是手臂被壓斷,陸瑁只能讓士卒抬起這幾個已經(jīng)殘廢的士卒去后方休息。
站在城墻上的士卒,也被這坍塌震驚,有兩個站在附近的倒霉蛋隨著坍塌的磚石一起掉落地面,摔得粉身碎骨。
趁著這個空擋,顧休已經(jīng)帶著人沖至距離缺口不足20米的地方。
城墻上的吳軍聽見喊殺聲在近處,立刻反應(yīng)過來,起身開始向著下方的顧氏族兵射出箭矢。
早已被霹靂車嚇破膽的吳軍,沒有形成有效的箭雨覆蓋,這一段城墻的指揮官在一輪投石時,就被余波震暈。
城墻上稀稀落落的箭矢命中率十分感人。
若是面對伏波軍這樣的重甲軍團(tuán),這些箭矢就像撓癢癢一樣。
但是顧氏族兵都是江東本土軍隊,身上都是皮甲,而且為了方便活動,只有胸部、肩部、腕部、腰部著甲。
吳軍的箭矢還是造成了一定的傷害,顧氏族兵中箭者數(shù)人,除了面部中箭的倒霉蛋當(dāng)場斃命,其余幾人皆是輕傷,混在隊伍中繼續(xù)前行,畢竟這個時候只要脫隊,那就是一個活靶子,等著吳軍箭矢伺候。
稀稀落落的箭矢不斷射向顧氏族兵。
付出了幾個倒霉蛋倒在地上的代價后,顧氏部曲終于沖到近前。
顧休組織射聲士連續(xù)兩輪箭雨,這種有組織的箭雨在這個狹小的缺口中,同樣發(fā)揮出了實力。
拋物線的射擊翻越了小土坡,射中了城內(nèi)的吳軍。
幸好陸瑁早有準(zhǔn)備,陸家部曲列出的盾陣擋住了大部分箭矢,除了一些從頭頂縫隙落下的箭矢。
這種箭矢只要不是碰巧扎在脖頸,都不會致命。
吳軍付出了幾人戰(zhàn)死的代價后,抗住了這兩波箭雨。
顧休和陸瑁都知道,箭雨并不能大規(guī)模殺傷對方,真正的決戰(zhàn)還是要看肉搏。
顧休取出一只布滿蛇紋路的號角吹了起來,顧氏族兵們嚎叫幾聲爬上土坡,沖向陸家陣地。
一個接一個顧氏族兵撞在陸氏陣列之上,他們用盾牌頂住陸氏族兵的盾牌,向前推近。
陸氏族兵從盾牌縫隙處刺出長矛,收割著前列顧氏族兵的生命。
雙方頭上飛翔著各種東西,像隨身帶的小斧子、短劍這些都屬于正常的,這些都是由后排的士卒們丟出來的。
這些東西造成殺傷比第一排的盾陣?yán)兑嗟枚唷?br/> 很多士卒身上被飛過來的斧子砸中,倒在地上嗷嚎不停,還有被短劍砸中,身上鮮血留著,嘴里臟話不斷罵著對方。
扔掉了隨身帶著的小型武器,沒有斧子和短劍了怎么辦?
這些來自江東世家族兵們多的是辦法,腳下的碎石、腰間的水壺這些東西陸續(xù)在空中上演。
甚至有人丟出了自己的兜鍪。
比起剛才斧子和短劍的血淋淋,現(xiàn)在的倒是干凈多了,就是身上總是被不知道什么東西給砸的淤青。
看起來不像是兩只軍隊在戰(zhàn)斗,更像是兩隊市井之徒打架斗毆。
正當(dāng)戰(zhàn)斗進(jìn)行最為熱烈,打的難分難舍時。
城墻上的族兵指揮官醒了,他起身查看了周圍的情形,看見缺口處的酣戰(zhàn)。
這名陸家軍官立刻召集城墻上的族兵,讓他們合力將燒開的巨鼎搬至缺口上方。
陸家族兵們用棍子合力翹起巨鼎,扛著慢慢的走到缺口前。
這兩支軍隊都是一片綠色,這可讓他犯了難,究竟哪邊才是自己人?
由于屈晃他們沒有攜帶多余的衣袍,輕裝簡行來的吳縣,所以當(dāng)顧家降魏后,并沒有足夠的軍裝給他們替換。
顧家的部曲依然穿著吳軍綠色的戰(zhàn)袍。
這名陸家軍官知道自家兵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盡量往外扔,他就不信下面亂作一團(tuán)的都是自己人。
巨鼎被扔了下去,在空中就有滾燙的熱水傾覆下來。
滾燙的熱水覆蓋在后排顧氏族兵們的身上,頓時身上裸露的皮膚被熱水燙出火泡,這一片的族兵們被熱水燙的在原地大聲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