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起身說了今天發(fā)生的事情。
今日一大早,石頭城南門的霹靂車就開始轟擊。
負責南門佯攻的是現(xiàn)任梁郡太守盧毓,盧毓來頭很大,漢朝大儒盧植幼子,而且是個耿直boy,一名合格的文法吏,曾任曹操的丞相法曹議令史。
但是由于過于耿直,不會揣測上意,在之后幾年轉任譙郡時,會惹怒曹丕,被一捋到底。
此時盧毓還是作為梁郡太守,隨王凌出征。
在盧毓的指揮下,南門的攻勢中規(guī)中矩,先是用霹靂車持續(xù)轟擊,直至約定的巳時之前,盧毓開始安排士卒從山路進攻,躲至各個如石頭、樹木等掩體之后,向著南門射擊。
王濬和王廣的軍隊也在一大早聚集在岸邊,吃過早飯之后開始登船。
按照王濬和王廣商議的作戰(zhàn)計劃,將由樓船軍完成水寨的進攻任務,以文欽率領兩千樓船軍作為前部,拿下水寨后,就地防御,作為進攻部隊的后方。
王濬則在水寨攻勢完成后,帶著剩余兩千樓船軍航行在水面上,防止吳軍可能的水軍回援,一旦作戰(zhàn)不利,將有文欽率部在水寨抵擋,當王廣部悉數(shù)登船后,再行撤退。
主攻東門的任務由王廣率領的兗州精銳完成。
樓船軍載著兗州健兒在江面上等待。
王濬抬頭看了看天,瞅著時辰差不多了,一聲令下,水手們開始奮力劃槳,船隊逆流而上,行至石頭城東岸。
水寨中的吳軍,遠遠看見江面上駛來一支船隊。
發(fā)現(xiàn)船隊的吳軍士卒立刻敲響銅鐘,大喊著。
“敵襲!敵襲!不明船隊從東面駛來!”
此起彼伏的聲音在東岸水寨響起,一個個吳軍士卒開始登上寨墻固守,登上戰(zhàn)船準備出擊。
這支東吳水軍統(tǒng)帥是丹陽侯、折沖校尉孫晞,孫晞是王濬的老對手了,之前王濬運輸軍隊過江時,與王濬交手的正是孫晞。
孫晞的父親很出名,是吳國宗室昭義中郎將孫靜第三子,烏程侯孫堅之侄,孫權堂弟,在呂蒙襲取荊州時立下不少功勞。
孫晞兄弟五人,孫晞排在第二,上面還有個哥哥孫胤,不過這個哥哥在父親孫皎死后一年,也跟著病逝了。
孫晞就這樣獲得了爵位封國、軍職、和父親留下的兩千部曲。
孫權知道孫晞沒什么能力,索性給了孫晞一些淘汰的戰(zhàn)船,讓孫晞組成了一支守備水軍,留守在江東。
上次一戰(zhàn),孫晞把幾艘樓船都給丟了,灰溜溜的逃回建鄴。
念在孫晞是宗室,也是堂兄,孫登就沒有處罰,而是讓孫晞駐兵在石頭城東岸水寨。
這里畢竟是曾經東吳主力水軍駐扎的水寨,寨中各類防御工事齊備,連水寨大門都是鐵閘。
這樣一處堅固的地方,孫晞在無能也不會丟了吧?
其實孫晞心里對自己的能力很清楚,父親一直著力培養(yǎng)的都是大哥孫胤,但可惜孫胤走的早。
這副重擔落在了孫晞的身上,孫晞才能平庸,管理自己的封地綽綽有余,但是為將也只能打的中規(guī)中矩,畢竟耳濡目染之下,多少對于指揮還是懂一些的。
上次是吃了新式樓船的虧,接近的戰(zhàn)船被拍桿砸了個稀巴爛,沒入江水。
這一次孫晞是防守的一方,只要小心新式樓船,避免士卒恐慌。
上次水戰(zhàn)之后,孫晞總結了這些問題。
當孫晞登上寨墻發(fā)現(xiàn)幾艘新式樓船身影后,立刻派出了僅剩的兩艘樓船駛出水寨,向魏軍兩翼而去,采取居高臨下射箭的方式,不接近魏軍戰(zhàn)船,只遠程襲擾。
同時孫晞孤注一擲,關閉寨門,將水寨內剩余戰(zhàn)船全部鑿沉,頓時水寨內部漂浮著大大小小的木板,像一堵堵墻阻礙戰(zhàn)船駛入水寨。
王濬看見水寨中駛出兩艘樓船,分別向著兩邊而去,并沒有分兵去追堵。
新式樓船也只是跨時代引用了南北朝的設計方案,總體性能比起東吳樓船還是遜色不少,分兵去追,追不追得上還兩說。
于是王濬依舊命令船隊向著水寨而去,不管這兩艘駛出水寨的樓船。
船上的樓船軍士卒開始豎起盾牌據(jù)守,防范著吳軍箭矢。
盾陣有效的防范了吳軍一波又一波箭雨,火箭也對蒙著生牛皮的新式樓船未能造成傷害。
反倒是位于中部、后部兩翼的艨沖,在兩艘吳軍樓船火箭之下被引燃,船上士卒開始跳水逃生。
最前面的兩艘新式樓船抵達水寨前部八米處,新式樓船放下前端拍桿,頓時寨墻被砸碎一半,上方的寨墻被砸成碎片落下,墻上吳軍不是被砸死,就是掉落水中。
新式樓船開始緩緩調轉船頭,將船身轉到側面。
甲板上的士卒開始解開盾陣,將標槍擲向寨墻上的吳軍。
一時間哀嚎聲在吳、魏兩軍士卒之間傳開。
有吳軍士卒被標槍刺穿的,也有魏軍士卒被弓箭射中的。
隨著兩艘新式樓船轉過身來,后續(xù)的新式樓船和艨沖斗艦也陸續(xù)抵達寨前。
又是一輪拍桿落下,這一次寨墻被砸塌一大段,露出一個大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