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淳猶豫了片刻,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社首,這本書內容甚好,只是書寫方向怪異,淳以為大不妥!”
“自古文字皆自上而下,由右至左書寫。乃是上為君,下為臣;右為大,左為小,‘無出其右’最尊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乃儒家根本,國之綱常?!?br/> “唐亡之后的短短五十二載,天下先后出現(xiàn)十余國。根本原因就是上下尊卑失序,家不成家,國不成國,背人倫而禽獸行。國之四維,禮義廉恥,統(tǒng)統(tǒng)不存。”
“若無太祖平定亂世,重鑄綱常,恐我等便是欲為太平犬而不得?!?br/> “社首如今僅為梁山一彈丸之地的無名‘保正’,妄行此等顛覆根本之事,恐為人笑。此等事,即便改了,也無甚益處,讀起來還不習慣,何必妄落人口實?”
徐澤啞然,這都能上綱上線,講一通倫理綱常!
不過,徐澤清楚,陳淳這人倒不是迂腐,真要是迂腐的人,都不會看這書,陳淳此舉更多的是,其作為儒生,維護禮教的自發(fā)行為。
后世很多人對儒家,報有很深的誤解,認為中國落后的根源,都來自于儒家的腐朽墮落,是儒家阻礙了科學的發(fā)展。
反倒是陳淳看得很透,“彈丸之地”“妄行此等顛覆根本之事”,根本之事不是不能改,而是要有實力再改。
儒家之所以能在先秦百家爭鳴中笑到最后,靠的不是其理論先進、組織嚴密,若論這兩點,儒家的死對頭——墨家,反而要甩儒家無數里。
儒家的成功,恰恰是因為其慣于依附強權,迎合強權的政治需要。
無論遼、金、蒙元、還有后世的辮清,原本極為重視華夷之辨的儒家,都能混得風生水起,不是沒有原因的。
當然,現(xiàn)在只有彈丸之地的徐澤,根本就用不著操這些閑心,操了也沒用。
要說服眼前這儒生,嘴皮最沒用的,拿事實說話就好。
徐澤拿出《數學》,交到陳淳手里。
陳淳當即就翻看起來,只是打開書后,卻傻了眼,書寫方向別扭就算了,這123之類的符號又是什么鬼?
徐澤耐心解釋了一遍阿拉伯數字的用法,陳淳立即就認識到此數字的便捷,僅僅0到9十個符號,便可表達所有數字,特別是大型數字地計算方面更加便捷。
陳淳看得忘我,邊想邊用墨筆在紙上列出方程式,用的是阿拉伯數字,卻還是傳統(tǒng)書寫方法,隨后可能是看出了別扭,又嘗試自左至右書寫,并反復揣摩。
徐澤見此情形,也是大吃一驚,一個土財主的西席,竟然也會開方程術,那可真是了不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