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四年除夕這天,陳天部舉行了盛大的祭祀。
與往年不同的是,鼎內(nèi)鼎外同時舉行祭祀。
鼎內(nèi)自不用說,每年都要搞一次。
鼎外今年卻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搞冬季大型活動。
今天外面的溫度是零下二十度左右,遠不到最低氣溫,這也正好為祭祀活動提供的氣候上的便利。
有了棉衣加持的陳天部眾人,已經(jīng)完全可以扛得住這種氣溫了。
中午的時候,陽光明媚。
甚至?xí)竦么蠹矣蟹N暖洋洋的感覺。
鼎內(nèi)的祭祀由老爹和竇冉長老負責(zé),因為他們暫時不方便出來。
鼎外的祭祀,則由陳遠帶著其余幾位長老負責(zé)。
他穿著棉衣,披著獸皮大襖,頭上還帶著內(nèi)棉外皮的帽子。
帽子的造型還是陳遠自己設(shè)計的,有點類似于八十年代的那種坦克帽。
新城廣場的主席臺上,陳遠意氣風(fēng)發(fā),做領(lǐng)導(dǎo)的感覺是他最喜歡的。
“族人們。新年好!”
“族長新年好!”
“你們辛苦了!”
“為部族服務(wù)!”
陳遠對族人們致以誠摯的新年問候。
族人們也對陳遠表達了充分的敬意。
無論怎么樣,套路詞兒總要喊上一喊,不然氣氛都搞不起來,多尷尬!
族人們剛才圍著火堆轉(zhuǎn)了圈圈,然后又聚在一起,聽主席臺上的陳遠發(fā)表新年祝詞。
陳遠從他自己記事兒以來的艱難困苦說起,一直說到華夏元年以后的艱苦奮斗。
族人們也都感慨萬分,沒有人能想到僅僅四年多的時間,生活竟然發(fā)生了如此多、如此大的變化。
誰能想到四年前大家還在為吃上一頓包飯,四處尋找獵物,漫山遍野的挖野菜找蘑菇。
現(xiàn)在竟然可以一天三頓都吃飽!
肉多到要用鹽腌上掛起來。
蔬菜、水果種類繁多,即便冬天也能吃到儲藏的大白菜。
誰能想到四年前的冬天,族人們只能蹲在泥木屋里烤火取暖,出門呆不過五分鐘要就躲回屋里。
現(xiàn)在竟然可以在寒冷的冬季,在戶外搞祭祀活動!
棉衣裘皮穿在身上保暖效果非同一般。
大伙都住上了大瓦房,即便仍有小部分人住在老宅中,也有火炕加持。
怎敢想象,冬季的屋里竟然可以穿著單衣過日子了!
陳天部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特別是華夏四年。
新城建設(shè)完成大半,部分族人已經(jīng)住進了三層小樓。
“族人們!明年就是華夏五年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結(jié)束之年?!?br/>
“我們已經(jīng)基本完成了既定目標,我要求你們在明年的十月份之前,把新城建起來!你們,能做到嗎!”
“能做到!”
“能做到!”
“能做到!”
陳天部喊聲震天,氣勢磅礴。
此時,在十幾里外貓冬的風(fēng)部落和田氏已經(jīng)震驚的無以復(fù)加了。
他們根本想象不到,陳天部竟然可以在寒冷的冬季,進行大型的祭祀活動。
聽著隱隱約約傳來的呼喊聲,他們心中對陳天部已經(jīng)充滿了敬畏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