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姜染的動作,王翠蘭幾人也看到了紙的另一面,上面畫著一些點心,另外還有三個特別好看的字——小食鋪。
“上面印著咱們店的名字,這也算是一種宣傳了。”
這個縣城雖然不是特別的大,但也不算小了,縣城里這么多人,不可能人人都知道他們的小店。
在包裝盒上寫上他們店的名字和地址,偶爾碰見覺得東西好吃的人,自然就會尋著地址找過來。
這在姜染傳書之前,已經(jīng)是最常見的宣傳方法了。
但是在現(xiàn)在,還算是比較超前的。
這種紙盒的硬度只能算一般,疊好之后,還要用膠粘一下,等著膠晾干,盒子也就差不多做好了。
做好的盒子被摞在一起,放到了臺子上。
等棗糕蒸好,香味兒飄出去,沒一會兒就有人上門了。
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江大爺。
江大爺和江大娘的年紀大了,喜歡吃甜軟的東西。
聞到了棗糕的味道之后,就背著后走了過來。
原本江大爺只是想買一些棗糕,可是過來之后,一眼就看到了桃酥。
桃酥和棗糕一樣,都適合上了年紀的人吃。
“這桃酥是剛做的?”江大爺笑呵呵的問道。
“對?。偪竞玫?,大爺您先嘗一塊?”
姜染說著,就要去拿桃酥。
江大爺見狀趕忙攔著,“別,這都是做生意的,什么嘗不嘗的,怎么賣的?”
“五毛錢兩塊?!?br/> 桃酥的用料并不比棗糕便宜,但是個頭上沒有棗糕看著大,價格上當然也會便宜一些。
但其實,五毛錢兩塊,這個價格也不是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