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青去添火了。
本來高博的評論文章,瀏覽閱讀量不過幾十萬而已。就算引發(fā)了爭議,也最多是擴散到全業(yè)界,幾百萬人關注。
但是在木青的操作下,各大軟件的公眾號、網紅大v之類,忽然之間開始給一個小鎮(zhèn)打廣告。確切的說,是賣力推薦小鎮(zhèn)的石橋。
不僅是軟文廣告,一些人更是曬出了,自己與石橋的合影。
當然了,還有油畫……
一時之間,不僅是整個業(yè)界震動,連同沒相干的普羅大眾,也參與到話題中來。
“這是什么地方呀,感覺挺漂亮的?!?br/> “哇,這是我最喜歡的環(huán)境,水鄉(xiāng)小鎮(zhèn),小橋流水人家?!?br/> “關鍵是那橋,也有些特別啊。那是一條橋,還是兩條橋呀?怎么感覺,是兩條橋合并在一起呢?”
“……”
不得不說,在網絡的時代,一個網紅幾百萬粉絲,一個公眾號上千萬閱讀量,他們發(fā)揮出來的影響力,已經不遜色于報紙雜啦。
或者說,這種新興媒體,比傳統(tǒng)紙媒,更方便快捷。
追逐熱點,或者制造熱點,更有時效性。
在這些人的推廣下,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沈莊。一個地方也不算偏僻,但是絕大多數人,卻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小鎮(zhèn)。
小橋流水,劃槳蕩舟,綠樹映水,沒有絲毫污染的天然景致,立即引發(fā)了大量城里人、上班族的熱議。
最先反應過來的,自然是參與了文化節(jié),并且去了沈莊小鎮(zhèn)的游客。
且不說這些游客,在去了沈莊之后,到底是滿意而歸,還是大失所望。反正在朋友圈、網絡上,他們紛紛曬出了自己的留影,享受別人嫉羨。
一些有文采的,更是在時隔幾天的情況下,上傳分享自己的旅行日記。
什么沈莊印象,最美小鎮(zhèn)。
故鄉(xiāng)的記憶,搖曳的烏篷船。
白墻黑瓦,隨手一拍就是斑駁的歲月痕跡。
各種文章,或是激昂,或是溫婉,不知道是真情實感,還是瞎編的??偠灾?,點擊率不少,許多人表示酸成了檸檬精。
反正這些游客,在不知不覺之中,也成為了沈莊的推廣員。
這樣的熱度,發(fā)酵了大半天之后,才被昆縣方面發(fā)現了。
哇,這是意外之喜,也是鐵打的功勞啊。如果沒有他們費心舉辦的文化節(jié),也輪不到沈莊出彩,不是嗎?
邏輯完美,也說明了文化節(jié)圓滿成功,達成目的……
反正會議室中,負責籌劃文化節(jié)的人,可以理直氣壯的攬功。不過表功,也不是重點。反正商討之后,昆縣也加大了宣傳的力度,重點突顯沈莊。
盡管在時效上,新媒體比較厲害。
但是要也承認,在廣度和深度上,傳統(tǒng)的媒體,覆蓋率比較高。
沈莊登上央視新聞啦,哪怕不是一套黃金檔的新聞,而是新聞頻道的新聞。但是十幾秒鐘的簡訊,一樣在民間掀起了熱潮。
所以就算文化節(jié)結束了,沈莊卻再次迎來了大波游客。
事實上,小鎮(zhèn)還是挺不錯的。除了鑰匙橋以外,還有十幾條石橋,一樣頗有情趣。另外在鎮(zhèn)子中,也有幾棟古宅,也有些許歷史遺韻。
再加上昆縣官方,也明白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立即舉全縣之力,保證讓每一個旅客玩得愜意,吃得開心,住得舒服。
各種客棧、旅店、商鋪,也立即上馬規(guī)劃,投入人力物力建造。
當然了,那也是后話。
反正在各種方面的推動下,沈莊立即成為了網紅圣地。如果運營得當,估計它會一直紅下去,成為名勝景觀。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股熱潮之下,不僅沈莊紅了,連同鑰匙橋也火了,進而白葉的油畫雙橋,也隨之倍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