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二想了想回答道:“一般來說,抱以自己最大的善意,寬厚待人總是沒錯的?!?br/> 許二平日里就喜歡亂想些事情,用以打發(fā)時間,這是從開始南下時養(yǎng)成的習慣,腦海里那些奇奇怪怪的念頭想法,消遣了一路上的孤單,也可以說是路途中的乏味,引起了他這些胡思亂想。
聽了許二的回答,徐長老接著說了一段往事。
當年赤龍洲有一位青年才俊,是書院君子的后輩,出身書香門第,也是有些文采的。
這位讀書人成年后出門游學,跟人去喝花酒時,對一位很有才氣的青樓女子一見傾心,于是便為其寫下許多,在當時廣為流傳的詩詞名篇,此后,讀書人不僅得到那位青樓才女的傾心,一時間也聲名大燥。
不久,這位讀書人便打算迎娶這位女子回家,家里自然是不同意的,可早已鬼迷心竅的那位讀書人,哪里聽得勸。
當讀書人將女子帶回家鄉(xiāng),并準備了一院子供其暫居時,女子卻說自己出身不好,不敢奢望明媒正娶,只愿住進讀書人家里,可以常相伴左右即可,大為感動的讀書人,便將其偷偷帶進了家門。
第二日一大早,得知此事的家主大怒,將女子趕了出去。
最終這位讀書人不得不將女子,送去之前準備好的院落,但不久之后,這位女子便死在了院子里。
不知怎地,這件事情很快就被傳開,傳言這位讀書人道貌岸然,是如何用他人詩詞將女子騙到手,然后又如何做了那負心漢,一時間這位讀書人便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接著又傳出了這讀書人,家里是如何的門風不正,如何欺辱這位身世可憐的女子,導致女子不堪受辱自盡。
再后來,人們就開始議論起了從這家出來的書院君子,漸漸地也就自然而然對讀書人出現(xiàn)了非議,而這時,人們似乎都忘記了,那位已死的可憐女子。
而那位讀書人,遭遇心愛之人的突然離世,以及人們的口誅筆伐,也一病不起,沒多久就離世了。
這場由一位讀書人起,到一個家族,再到那位書院君子,最終被發(fā)酵到矛頭直指所有讀書人的風波,最終在幾位書院君子出面澄清,表示這件事情是別有用心之人,借那位讀書人來針對儒家君子的陰謀,目的就是敗壞儒家的名聲,并且又拿出了尋到的諸多證據(jù),之后事情這才漸漸平息了下來。
讀書人向來愛惜羽毛,那位被人算計惡心了的書院君子,本打算不惜一切代價深究幕后黑手,甚至不惜要大開殺戒,這時學宮的一位圣人出面,找這位君子密談了一番。
具體的談話內(nèi)容不得而知,只知道那位圣人勸下了那位書院君子,并且流傳出了那句“君子也,責己者重以周,待人者輕以約”。
接著徐長老又道:“這件事情里,如果拋開各個勢力的勾心斗角不談,單看那位讀書人及其家族的做法,怎么就不能對那女子,抱以寬容的心態(tài)呢?再看那位君子以及圣人,我想如果不是其中牽扯到了太多儒家的利益,他們能如此大度?那位書院君子直接去大開殺戒就好了,干嘛還要等圣人出面,都是給外人做的表面功夫罷了,所以說,責己重以周,待人輕以約就是個笑話,在利益面前,誰能真的嚴于律己,寬容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