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尚藥局貼出榜單,應(yīng)者如云。
京城里大大小小的醫(yī)館都為之一振。
那可是宮廷供奉的資格啊!
要是得了那塊招牌,往醫(yī)館門口一掛,這榮耀在京城里可是獨一份的。
名聲響了,光耀門楣不說,后代也跟著受福蔭,幾輩人吃喝不愁。
榜文里只說,要的是護心益氣的丹藥,但何人所需,癥狀如何,文中并未提及。
京中大夫冥思苦想,各顯神通。
一時間,京城藥鋪里的丹參和三七等藥材被搶購一空。
顧二爺聽到風(fēng)聲,心中著急,連連催促侄女,趕緊把方子開出來讓他去抓藥。
顧君寧病還沒好,精神懨懨的,終日偎在炭盆邊。
“三娘,你這幾天沒出門,不知道外面的情形都亂成什么樣了?!?br/> 顧二爺唯恐落于人后,挽起袖子親自給她研墨,墨點濺了他自個兒一身。
“莫說整顆人參了,就連一根碎須,都賣得比龍須還貴?!?br/> “不是二叔不心疼你,只是再拖上幾天,咱們怕是連藥材都籌不到,下個月搓泥丸交上去嗎?”
他連珠炮似的說了半天,硬生生地把筆往她手里塞。
顧君寧略想了想,提筆給他寫了張方子。
“好好好,”顧二爺捧著方子,如獲至寶,拔腿往外跑,“二叔這就出去采辦?!?br/> 他差點沒把端藥進來的馮氏給撞倒。
馮氏踉蹌幾步,小心護著手里的藥碗,嘀咕道:“相公你慢點,哎,三娘吹不得風(fēng),出門的時候也不知道把門帶一帶……”
顧君寧接過藥小口喝著。
趁著這個空當(dāng),馮氏蹲在炭盆邊,盯著燃燒的銀絲炭,嘖嘖感慨道:“這炭燒起來沒什么煙,擱在屋子里也不嗆人,大戶人家可真講究啊。”
這幾大筐銀絲炭,還是定國公府的梅大娘子派人送來的。
顧君寧這一病,李府韓府,還有國舅府,紛紛遣人攜禮過來探病。
又是吃的又是喝的,還有大批大批的補藥,把顧家的后廚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
那位鶴溪真人更是個有心的。
他給顧君寧送來一本什么陰陽和合逍遙術(shù)。
顧君寧只翻了兩頁,便紅著臉把書扔炭盆里了。
馮氏搶救不及,心疼得捂臉嗷嗷叫,哪有這樣糟踐仙書的,三娘這丫頭就不怕遭天譴嗎?
喝完藥后,顧君寧又開了幾張新的藥方,請馮氏去不同的藥鋪給她抓藥。
馮氏雖然不解,但知道侄女主意大,便拿著藥方出去了。
其實,她今日開的幾張方子似是而非,都不是真正的護心丹藥方。
每張方子里,都有一兩味用得到的藥材。
若是有心人偷偷抄走某張藥方,追溯到醫(yī)書古籍,或許還可以找到些出處。
但她根據(jù)陳太后脈案調(diào)整過成分用量,最關(guān)鍵的這部分始終不曾泄露。
獻藥的事至關(guān)重要,不過她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在那之前,她要先把旁人捅的刀子,反手一刀捅回去。
很快,雍鶴溪那邊就有消息了。
他給了顧君寧一個名字,“小槐?!?br/> 這個小槐便是姜姣這幾年新?lián)Q的貼身丫鬟。
那日雍鶴溪恰好撞見她躲在花園里哭。
他一走過去,小丫鬟抬起頭,臉上赫然幾道血印子。
這張臉,怕是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