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自然以為劉玄是,故意謙虛:“高明過謙了,吾之才能與君相比,猶如螢火比之皓月,何必如此謙虛?”
“劉某如何是過謙之人?如果只是過謙,我也不必在二位面前夸夸其談,玄所言的句句實話。
如若有機會,愿為諸葛君奴仆,照顧起居!”
劉玄可沒有半句虛假之言,而全部都是真心實意的話。
如果說伊尹品德還有《竹書紀年》來進行否定,那諸葛亮的為人、為官則不可置否。
從《三國志》開始,他就一直是古代道德楷模。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這雖是出自《后出師表》,被懷疑乃是有人托村夫之名所做。
然這確實是諸葛亮,他的一生來真實寫照。
自出仕以來踐行劉備對他的恩情,一輩子忠心耿耿,沒有半點越矩的行為。
兩人的君臣相攜,君臣相知,也為后世君臣所推崇,艷羨。
“豈敢豈敢!”
諸葛亮不知道呀!
他尋思著,如此大才給自己做奴仆,那如何承受得起?
“不知諸位可還有他問?”
既然諸葛亮不信,那么劉玄也就沒什么好說的了。
再說下去,對方也只當(dāng)他是,故作謙虛,那就沒有必要,再繼續(xù)扯這些沒用的了。
“多謝高明解惑,他日得空再來拜訪!”諸葛亮也沒有在想說什么。
“在下居家甚是無聊,隨時歡迎,玄德公領(lǐng)麾下之文武,大駕光臨!”
對于諸葛亮說再來,劉玄則是雙手歡迎,能和偶像多多接觸,自然是一百萬個愿意。
雖然諸葛亮的本事不在經(jīng)術(shù)上面,但是他的治國安邦的能力,治軍列陣的本領(lǐng)那也是,整個歷史排的上名號的。
“如此我等先告辭了!”諸葛亮領(lǐng)著劉備,行禮說道。
“慢走!”劉玄起身相送。
“高明止步!”二人說完就離開劉家。
劉備、諸葛亮二人走后,劉玄嘿嘿一笑,然后自言自語:“你們走了,我就要忙起來了,下次再來的時候,就要拿出一點真本領(lǐng)給你倆看看,不然如何能夠彰顯我夠資格呢?”
說完他便轉(zhuǎn)身前往書房走去。
說是書房,其實就是個平時寫寫東西的別居,畢竟以劉玄的家世,能有什么書?
無非幾卷《左傳》、《小杜律》、《漢書》、《吳越春秋》、《唐睢不辱使命》等書罷了,簡直少的可憐。
“先生剛才為何不讓我說話?”
離開后的劉備,顯得并不是那么開心。
先前還想繼續(xù)勸劉玄入仕,卻幾次被諸葛亮打斷話題,導(dǎo)致今天又是做徒勞之功。
“主公毋憂,臣心中已有計較,知道用何法,讓劉君出仕了!”諸葛亮成竹在胸,望了望身后的屋子,繼續(xù)往前走去。
“計將安出?”
劉備剛才光顧著糾結(jié),諸葛亮不讓他講話,后來又專心聽二人分析孫權(quán)的問題,哪里知道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劉玄出仕?
諸葛亮嘴角帶著一絲笑意:“主公可記得,昨日劉君對你所說,他不愿出仕的話?”
“這如何不記得?他說他要為父親已經(jīng)師長繼續(xù)守孝!”
這才剛剛過去一夜的事,劉備如何能夠記不得?
諸葛亮臉上透露著意思揶揄:“那今日呢?”
“他說年紀尚輕,才疏學(xué)淺!”
“然后呢?”
“他說自己山野豎子,不敢自稱濟世安邦,真有濟世之能者,如曹操、孫權(quán)等人,以少年而舉于朝廷!”
諸葛亮哈哈一笑:“那主公還不知何意?”
“原來如此,我道以為此人志誠君子,卻不曾想也是心機深沉之輩!”劉備沉吟一番后當(dāng)即咬牙切齒說道。
劉備的話諸葛亮怎么會茍同,所謂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
他從客觀角度上來看,自然知道劉玄為什么這么做,于是搖頭說道:“非也!非也!”
“何意?”
劉備頓時一頭霧水,也不知道諸葛亮和劉玄二人打什么啞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