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現(xiàn)在每天做豆腐,青黃不接春三月的,賣得比冬日更好。
家里攢了不少干豆渣,做豆包吃也用不了許多……小孩子們吃頭兩回新鮮,吃多也不喜歡了。
七郎就提議用豆渣養(yǎng)豬,到了冬天,他家也能殺年豬、吃殺豬菜了。
趙老漢同意了,商議著在種辣椒的田附近搭豬圈,豬糞漚肥方便施肥。
而且,養(yǎng)豬氣味重,離人住的地方要遠一些。
商議妥了,趙老漢就帶著兒子們?nèi)ゴ钬i圈,同時讓胡英子物色豬崽。
而七郎還惦記著劁豬的事……現(xiàn)在的豬肉氣味重,做起來很考驗廚藝。
比如周氏的“一根柴爛燒豬頭肉”就是有秘方的。
周氏會把豬頭肉浸在水里,上方壓一塊石頭,壓半天,把肉里的血水都壓出來……煮的時候再放入姜片、大蔥、秋油等,才能去除腥臊,酥爛入味。
如果普及劁豬,那豬肉的味道想必能有更大的提升。
七郎曾和蕭凌說過劁豬的事,蕭凌說“有傷天和”,不以為然,那么羅先生又是怎么看的呢?
迎著小弟子好奇的目光,羅先生笑道:“豬的去勢術(shù)由來已久,《易經(jīng)》中說‘豮豕之牙,吉’,‘豮’即指閹割。意思是說,閹割過的豬,性情更溫馴;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一書中,也總結(jié)了養(yǎng)豬的經(jīng)驗。為師有幸一觀這本農(nóng)學著作,也曾見過旁人劁豬?!?br/> 七郎愕然:“原來早就有劁豬了嗎?可我們這里不常見呢,四嫂都不知道。之前我問蕭縣令說,他還說有傷天和。”
羅先生笑道:“貴人不喜食豬肉,他們有的是肉類可食,對此無可無不可;而百姓有肉吃就不錯了,也不太在乎是否腥臊?!?br/> 戰(zhàn)亂災(zāi)荒年間,甚至有易子而食的慘劇,誰又嫌棄過人肉酸呢?
“養(yǎng)豬果然也是大學問。先生,你會劁豬嗎?”七郎期待地問。
小孩子們好奇地看著羅先生……他們已經(jīng)知道劁豬是什么意思啦,就是讓豬不能生娃娃,變成太監(jiān)豬……
先生這么儒雅的人,真的能做這樣的事嗎?
羅先生笑道:“我曾見人劁過,自己沒有動過手。你家買了小豬,要劁的時候,我可去指導(dǎo)。”
七郎頓時歡呼起來:“先生真厲害!先生還有什么是不會的?”
“略懂,略懂?!绷_先生矜持地捋了捋胡須,順勢說起自己是怎么知道劁豬的。
“為師得以一觀《齊民要術(shù)》,是在長安一友人家中。”羅先生帶著一絲回憶的悵惘說道,“這位友人出身于孟津陳氏,是潁川陳氏的旁支,原也是上品士族,只是時運不濟……”
“他的曾祖父,是北周臣子,堅定擁護皇室,然后楊堅推翻北魏,建了大隋;”
“他的祖父,在前朝末帝時為官,堅定擁護皇室,然后前朝亡了;”
“他的父親,在改朝換代之際,又堅定擁護王閥,抵抗本朝高祖,然后兵敗了;”
“他的叔父,又被征辟入先帝長子帳下,然后這位皇長子壯年暴斃了……”
“所以,到他這代,決定再也不折騰了,斷了入仕為官的念頭,老老實實的做個田舍翁。他在養(yǎng)豬上確實有天賦,悉心研讀《齊民要術(shù)》,劁豬都親自動手,這養(yǎng)出來的豬味道肉質(zhì)都比別家好,在長安城中賣的很不錯。”
小孩子們都聽得一愣一愣的,這個孟津陳氏是什么樣的運氣啊!但凡他堅決擁護誰,誰就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