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他們多驚訝狄阿孝傳出去的話,狄阿鳥都沒有出兵敗敵的打算。
????也許在拓跋氏眼里,拿這一兩萬烏合之眾試探,也是變相告訴他狄阿鳥,你來打我,我也能糾集大小部族打你,一旦出兵敗敵過快,震懾力陡增,拓跋氏更沒有安全感,無疑是不能放心進行中原大戰(zhàn)。
????他要北上尋龍,一是家傳金石的學問,讓他對龍骨、龍化石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二是要考察一下八百里瀚海。
????這八百里瀚海是居于奄馬河上方的一片沙漠地帶,時常所說的大漠就是以它為邊界,但是與大漠其它部分還會有水源植被不同,這八百里水源極少,氣候惡略,商旅難行,人跡罕見,它也是游牧人在與中原國家交戰(zhàn),處于戰(zhàn)爭劣勢時用作自保的天塹。
????中原王朝強大時,影響力只到這兒,再往北出兵,那便是困難重重,缺乏水源,補給極難。
????水源也不是絕對沒有。
????據(jù)說中朝時,這里有一條河,但是隨著自然的變遷,從明變暗,已經(jīng)走在流沙之下。
????便是靠知道它,有人找到過水源。
????一些被仇敵攆殺得走投無路的小部族躲不進山區(qū)林地,就靠對這些小水源的熟悉,在里頭暫時躲藏。
????東夏立國之后,派人進行過多次勘測,但所掌握的水源都是微乎其微,所找到的最大泉眼也不過日流數(shù)方。
????但是,無論是狄阿鳥還是司地局都沒有因此放棄。這八百里瀚海對東夏的意義太大,如果東夏掌握了水源分布,這里就是東夏隔絕北方游牧民族的天塹之一,而沒了這八百里瀚海,或者說水源被東夏的仇敵一一掌握,這里就是敵人藏兵的天堂,更不要說東夏因而和土扈特部直接相接。
????孜孜不倦的努力也不是沒有回饋。
????針對所掌握水源分布的特點,國內(nèi)的幾個大參假設(shè)過幾回暗河的走向,對瀚海地貌進行過細致的劃分,還在關(guān)鍵的地方立過標記,這些都是對東夏極有軍事價值的。
????如果有一天,東夏的軍隊被迫深入瀚海,長途行軍,因為對地貌的熟悉,對特征地點的標注,可以不走彎路,不會迷失方向,更能通過對暗河的預測,找到較多的泉眼。
????狄阿鳥這次前往瀚海的邊緣,就是突發(fā)異想。他想知道瀚海的環(huán)境到底惡劣到何種程度,他的軍隊是否能夠經(jīng)得起考驗,穿越瀚海,繞過拓跋山口,出現(xiàn)在拓跋氏的大后方。一旦軍隊經(jīng)受得住這樣的考驗,能夠不減員或極少減員,東夏就能把瀚海擴為腹地,徹底占有。
????只是這樣的念頭太匪夷所思。
????沒有一個草原的部族,哪怕強大的納蘭部,土扈特部,甚至歷史上完虎王朝,東夏帝國,他么都沒有冒出過征服瀚海的念頭。也許他們族里有人曾經(jīng)穿越過,九死一生之后,記住了一個兩個水源,或者載帶夠多,有幸沒有遇到沙塵暴而迷路,或者因為特殊的原因,曾經(jīng)在里頭躲藏過,但是沒有哪一個部族定要找出所有水源,定要標記山川植被,還考驗一樣冒險,讓自己的幾萬軍隊出其不意地穿過。
????但是,這樣的念頭他狄阿鳥卻有,他的東夏國也非要有。每年司地局都會征集學子和武士去勘測,不管多少人死在里邊也不停止,到現(xiàn)在為止,瀚海里頭的幾個靠近水源的地方已經(jīng)駐扎上士兵,雖然人數(shù)很少,和幾個來考察的參事湊在一起,構(gòu)成小到極點的哨所,但是他們扎下跟來,時不時還會在里頭追擊逃犯和那些東夏之敵,試圖觀測總結(jié)氣候,掌握鋪天蓋地沙塵暴的自然規(guī)律。
????也正因為一直有此雄心,狄阿鳥對那些熟悉金石和山川地理風貌的學者格外重視。
????以他如今的地位和東夏國蒸蒸日上的國勢,他可以與任何一個王侯平起平坐,根本沒必要親自照看接待一個中原世家的普通子弟,哪怕對方是皇子皇孫,也許一句話,幾個兵卒的保護,就能給遞來書信的褚放鶴一個交代,告訴他,你說的這個人,我給照料到了,派兵保護著。但是他沒有這么膚淺,在他內(nèi)心深處,他希望大括天下奇才,拉攏來眾多像李言聞和范博士一樣的人為他所用。
????他親自宴請別人,問明別人的意圖,主動樂顛顛地提出,可以一道向北。
????不是他要人家陪同,是他主動陪同人家,眼看對方才貌稍微有點不錯,又立刻想到自己待嫁的妹妹。
????大戰(zhàn)在即,是沒有人理解他“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情懷的。
????若不是他秘而不宣,只告訴身邊的人說要去看龍,而龍自古是王權(quán)的象征,否則大片的文臣武將都能堵住他不讓他去,哪怕他出于軍事目的,也想順道去瀚海,但只要他不講明自己的用意,群臣就不會放過他。
????開玩笑。
????幾萬、幾十萬的國戰(zhàn)前夕,大王陪個中原來的文人交流金石心得,看看對方是不是能為東夏所用?置將士何地?
????不過,狄阿鳥也知道警惕。
????前一天才流露出這樣的意思,第二天一大早就急忙上路,免得眾人知道了,一個反對,到處圍追堵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