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談列陣待敵的漢軍處境如何,李息又能做到哪一步……
????林斌率軍離開,他在馬背上不斷發(fā)出指令,一名又一名傳令兵忙碌著在行軍的隊伍之中穿梭。他的意思很簡單,那便是先會合漢軍留在后面保護糧秣的后軍,讓燕子從漢軍那里接回被李息扣押的陵子,從漢軍那里補充足夠多的弩機、弓矢,再率軍迂回,等待最恰當?shù)臅r機對游牧民族聯(lián)軍發(fā)動攻擊。
????劉婧已經(jīng)拿到裝有書信的盒子,看完后止不住的嘆息,竟是有點黯然傷神,哀哀嘆了句“老祖宗攬權太重。”,竟是無聲地哽咽,派侍女將盒子交給林斌,說夾層里面有林斌需要的東西。
????林斌原本不知道那塊寫滿大篆字體的玉片上面所寫的是什么東西,后來拿給蕭夫子一看,蕭夫子竟是顫抖著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后來支支吾吾又恭恭敬敬地還給林斌,說句“此乃保命之物”。
????林斌還想問更多,無奈斥候來報,發(fā)現(xiàn)前方護衛(wèi)漢軍糧秣的后軍營地,請示該怎么辦。
????“讓那個叫清水的北軍帶著他的騎兵先過去接觸!”
????斥候應“諾!”拍馬而走。
????情水是李息派來隨行的人,事急從權,面對三萬游牧民族的騎兵,如果沒有奇兵參戰(zhàn)的話,別說想勝,沒有被宰光已經(jīng)是萬幸。
????所謂奇兵當然就是林斌這支完全由騎兵組成的騎軍,據(jù)李息觀察,林斌這支騎軍經(jīng)歷四個月草原上的血腥歷練。雖不說是一支精銳騎軍,但是那些見慣騎戰(zhàn)地騎士似乎根本不畏懼與游牧民族作戰(zhàn)。李息所思不得其解,還是在蘇信的一句牢騷中得到答案,原因是在林斌的率領下,他們經(jīng)常與游牧民族作戰(zhàn),雖不敢說每戰(zhàn)必然得勝,但是還真沒有戰(zhàn)敗過,最差的也是來個棄戰(zhàn)而走,這樣的軍隊當然不會去害怕游牧民族騎兵,因為對于他們來說。老窩劫搶時都來個片甲不留,怎么可能會去怕。
????當然。若是沒有公主的信物和書信,他李息打死也不會以堂堂北軍校尉的身份去接受什么勞子的建議。
????情水是李息的親信。他當然是被安排來監(jiān)視林斌的最佳人選,也需要這么一個人來充當與后軍接觸地責任,他幾乎沒有任何波折就讓漢軍營寨大門敞開,任由婦女和馬匹滾滾而入。
????林斌一番裁決,決定將能戰(zhàn)之士全部帶上,一些被他暫時遺忘的人也出現(xiàn)在他地眼前。
????這些原不愿意與漢軍作戰(zhàn)的軍官一聽要與漢軍合力游牧民族騎兵,血氣一熱。紛紛表示抗擊仇寇是每個華夏人地責任,請求林斌不要責怪他們,讓他們隨軍作戰(zhàn)。
????林斌明白他們在想一些什么,也沒有責怪他們面對漢軍時的怯戰(zhàn),吼一嗓子:“還不去尋找戰(zhàn)馬,整頓裝備!”
????一番忙碌。除了帶傷的士卒和婦女,能戰(zhàn)之士足有三千,公孫宏開玩笑說。看到游牧民族來襲,那些對游牧民族有切膚之恨的懦夫全成了虎狼。
????從后世來的林斌明白大多數(shù)人的感覺,一個民族若是沒有了向心力,那絕對會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也就是在這個時代,在當今天子劉徹地帶領下,這個原本自稱華夏人的民族因為一場又一場偉大的勝利,被游牧民族痛恨的同時又畏懼的稱呼為偉大的、善戰(zhàn)地漢民族。這個時代的軍人,他們的奮戰(zhàn)不但開闊了前所未有遼闊地疆土,還讓這個民族有了挺立千秋的自信!
????當然,現(xiàn)在說這些還早,但是林斌知道就是因為有這么些聽到游牧民族,就出現(xiàn)一副想要死戰(zhàn)到底的人的存在,當今天子劉徹才有信心掃平匈奴,打下中國歷史上除了唐朝之外,擁有最廣闊領土的帝國!
????林斌很渴望能親自去領陵子,但是他知道目前來說這是一種奢望,心里記掛陵子的同時,目光移到了那些默不作聲在學習騎弩操作的將士,心下贊嘆之余迷惘說,李息為什么不為自己的騎兵部隊裝備騎弩,而是將這些寶貝放在了后方?
????騎弩比步弩小一號,步弩最多可以裝備三枝弩機專用的箭矢,而騎弩只能裝備一枝,兩種弩機采取同樣的制造工藝,都是需要用腳蹬開弓弦再放置弩箭。
????林斌看到騎弩時也終于明白這玩意為什么在強漢之后被淘汰,原因來自騎弩每次只能發(fā)一箭,發(fā)完之后成了累贅,造價昂貴的騎弩一般發(fā)射之后都會被系在馬側(cè),戰(zhàn)馬在作戰(zhàn)中奔動會震動,極容易丟失,這么一個昂貴的玩意與它的價值完全不相符合,除了擁有實力雄厚的國力,不然根本裝備不起。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便是馬鐙和馬鞍出現(xiàn)后,騎兵已經(jīng)完全可以空出雙手,所以當權者必然會放棄掉造價昂貴的騎弩改為騎弓。
????斥候來報,留守漢軍已經(jīng)在與游牧民族騎兵對峙,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林斌奇怪游牧民族的騎兵為什么不利用高機動能力迂回將漢軍包抄,詳細尋問,從并不詳細的情報推測,原來李息讓士卒把自己留在原地的牲畜驅(qū)趕在陣前,牲畜群無人看管之下四散而走,除了漢軍本陣,四周皆是牲畜群擋住了游牧民族的去路。
????游牧民族對牲畜的感情不是農(nóng)耕民族所能想象出來的,牲畜對于游牧民族來說就是財富和糧食,環(huán)境惡劣的草原讓他們養(yǎng)成對牲畜的愛惜,若非萬不得已,游牧民族從來不殺傷牲畜或是縱馬踐踏。李息使出了這么一個緩兵之計也可謂用心良苦,用意是拖住游牧民族的騎兵,讓林斌能有足夠的時間率軍迂回。
????林斌覺得這個時候地將領似乎有些呆板。不懂變通。拿李息為例,他現(xiàn)在還是一直待在長安北軍的將領,基本上除了訓練之外,沒有經(jīng)歷過真實的作戰(zhàn),歷史上的李息還是被調(diào)到右北平郡后,經(jīng)歷了四年與游牧民族的作戰(zhàn),這才被歷練成為熟悉野戰(zhàn)戰(zhàn)法的漢軍將領。相對于常年在邊軍服役的軍侯公孫熬來說,李息還是一塊精美但是沒有經(jīng)過打磨的璞玉。
????公孫宏來報,麾下騎軍尚在準備之中,他又說:“兄嫂來訊。說是尋得了陵子,大人可要過去一敘?”
????林斌默然搖頭?,F(xiàn)在不是講兒女情長的時機,自己那么做只會影響軍心士氣。讓公孫宏催促將士們再快一些。
????公孫宏領命卻沒走,他含笑,“公主與兄嫂相處一處,且對陵子身份頗為好奇,頻繁尋問是否乃大人血脈?!?br/>
????林斌皺眉,不悅道:“叫你去催促麾下士卒,你還待在這里做什么?”
????“大人。卑下竊以為,公主必有隱秘之事,若不然應當爽快回到都城才是,而非在此處逗留。再言,大人果真沒有發(fā)現(xiàn)公主對大人有些不同?”公孫宏眉頭一眺,“卑下以為。大人應該從公主那里下手,方才能免去罪責?!?br/>
????林斌冷冷地盯視公孫宏,“我…叫…你…下…去…”。咆哮,“你***沒聽懂?。 ?br/>
????救兵如救火,林斌哪有那個閑工夫聽公孫宏說這些虛無縹緲地私事,劉婧態(tài)度有些怪異是沒錯,但劉婧是誰?是大漢國尊貴的公主!他林斌又是誰?只是一個來歷不明地家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