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滿江紅
黃文炳這人,有私心,手段辣,好權(quán)勢,察入微,識好歹,有決斷,還勉強算兼了些時局見識。
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亦知道如何把握時機,做事不擇手段,只求結(jié)果,不問過程。
說不上多大人才,卻總是能用,至于多忠義倒不必談,倘真有一天,大廈將傾,便是那滿朝的公相,勛貴的門庭,詩禮書香世家,許多不還不是說降就降了?
趙檉見黃文炳后,談了近半個時辰,這才寫張紙條,讓他等擂臺事畢后去找童貫報到。
聽到自家要進樞密院,黃文炳便如走那鐵索橋梁,猛地一步踏上了岸,胸內(nèi)忽地實靠下來,他拜倒在地,只道愿為王爺赴湯蹈火。
趙檉點頭,這人還待觀察,哪怕有點見識,但是否具備真正做事能力還需再看一下。
他現(xiàn)在手下缺人,文武皆缺,最缺的是那種雖文卻能知兵,擅武亦會謀算,這樣的人單獨拿出來可以獨當一面,但縱觀此時天下,在他記憶中,這種人卻是極少,且還有幾個不在大宋。
想要打造一個穩(wěn)固的盤子,哪里是說說想想那般簡單,動一動便要無數(shù)因素風云匯聚,你爭我奪,往玄幻里說,是立下地水火風,往草莽些講,要打出四梁八柱,天時地利人和,環(huán)境機緣能力,缺一不可。
翌日,乃擂臺最后一天,除簡素衣因昨天受了些傷無法登臺外,黃孤四人皆上場。
武松也早早來到,背著雙刀,來到花篷前深深一禮,隨后上臺。
唯一不見的便是蕭長空,連帶跟隨他的十來人亦都沒來,趙檉自是得到消息,原來一大早這些人便離城而去,顯是見到大局穩(wěn)定,或蕭長空覺得對上擂主沒有太多把握,便索性離開。
趙檉有些悵然若失,江湖之上,草莽之間,自是英雄豪杰無數(shù),其中不乏無意賞賜者,瀟灑而來,灑脫再走,讓人心中贊嘆。
若說起來,依這次記錄的數(shù)據(jù),蕭長空必得一枚御武銀牌,便是那十來人,亦有人會分一枚銅牌,只是如今人去渺茫,其心不在名上。
趙檉知道,天下英雄茫茫,來東京打擂者其實百不足一,便是西軍內(nèi)亦有許多好漢子,卻礙著軍規(guī)無法動身,還有那確實遙遠身守家中的,怕便是得了消息,擂臺已是結(jié)束,更勿論一些隱世之人了。
臺上,盧俊義再連破兩擂,如今大宋這邊已是破了四擂,河北玉麒麟獨占三擂,按照六擂定輸贏的規(guī)矩,已是拿下了一大半。
如今擂臺上,黃孤、楊志、史進、岳飛四人皆對上擂主,只看誰能先拿下最后兩擂,遼宋這次比斗便宣告結(jié)束。
出乎意料的是,遼國這次并未使用甚么陰險歹毒手段,不過稍想一下,趙檉便猜透遼國乃是心虛了,去歲一場大仗打去了契丹朝堂的精氣神,他們害怕了,如今乃是瞻前顧后,藏頭縮尾的時刻,處處小心,事事在意,唯恐被哪一方抓個把柄。
至于這擂臺戰(zhàn)事,其實對宋遼兩方來說,皆是個昏招,遼擺擂臺是昏招,宋接了亦是昏招。
遼國朝堂似乎絲毫沒想過輸了要怎么辦,或許百來年里,他們一直把宋國的武人和戰(zhàn)場上廝殺的軍丁相同看待,認為遼兵要強于宋兵,那遼國武人自然亦要強過宋國武人,最不濟持個平,總不能不如便是。
可這種事情又哪里有定數(shù),哪能如此簡單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