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公司一直沒有建立法律部門,不是吳志航不重視,而是根本找不到合適的法律人才。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吳志航,太知道法律這東西對一個高科技公司的重要性了。別的不說,只說那些排名世界前列的電子巨頭公司,像是蘋果,日立,ibm之類的,哪一家不都養(yǎng)著一個龐大的律師團隊,用以應對各種專利糾紛。
如果兩個巨頭企業(yè)對掐起來,不靠員工,不靠老板,連那些研發(fā)人員都不是第一位的。那么排在第一的是什么,就是律師。像是蘋果和三星的專利官司,打了一年又一年,只律師費的支出,就是一筆天文數(shù)字,而兩家公司卻越打越來勁,越打越精神。難道他們都傻了不成,當然不是,他們都是唯利是圖的商業(yè)公司,怎么可能做賠本的事情。他們之所以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打?qū)@偎?,無非是其中的利益太過巨大罷了。隨便將一項專利拿到自己手里,就能將花出去的律師費用,幾十幾百倍的賺回來。既然打官司如此賺錢,為什么不打呢。
北極星公司自成立以來,簽署各種合同,注冊各種專利,都是請外面的律師事務所幫忙搞定的。收費非常昂貴不說,派來的律師水平也參差不齊,哪有自己養(yǎng)一個大律師來的方便和放心。
吳志航當場許了個法務部部長的職位給杜蘭,至于法律部的其他成員,就只能杜蘭這個部長自己去想辦法了。她在香港法律界混了這么多年,想來認識的法律從業(yè)人員不少,給自己挖幾個手下,應該不成問題。
最后一個讓吳志航眼前一亮的人才,是楊威力從港大忽悠來的一個年輕講師。他叫彭正信,今年剛剛26歲,是港大自己培養(yǎng)的物理學碩士,畢業(yè)后直接留校任教當了講師。別看彭正信在港大當了一年多的講師,教過的學生也有幾百人,其實他的興趣一直不在教書育人上。
彭正信最感興趣的,還是搞物理實驗,尤其是電子學方面的研發(fā)實驗。每每在實驗室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電學現(xiàn)象,或者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電子產(chǎn)品,那種成就感,能讓彭正信興奮好幾天。可惜的是,香港大學的物理學科,并不是學校的重點學科,實驗經(jīng)費和實驗設備都非常的有限。彭正信想要一展身手,卻是被經(jīng)費和設備所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也正因為如此,楊威力找上門,一說北極星電子公司要成立自己的研發(fā)部,想邀請他加盟,彭正信只問了幾個簡單的問題,確認北極星是真的想投入大筆資金,研發(fā)新的電子產(chǎn)品后,就爽快的答應了。今天北極星公司的招聘正式開始,一大早,他就從學校告假跑了過來。
吳志航和彭正信交流了一下,發(fā)現(xiàn)他還是很有些想法的,對市場上一些新出的電子制品都有所研究,一些感興趣的東西,還嘗試著進行了改進,但受限于經(jīng)費不夠和人手不足,很多項目都停留在紙面上,沒有付諸實踐。一番交談后,吳志航對他的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有所認知,直接將他安排進了北極星研發(fā)部,給吳光輝當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