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寶這一進一出,就花了將盡十萬塊。
對于大青山,這個窮鄉(xiāng)僻壤的村民來說,這就是一筆巨款啊。
雖然張小寶對自已要干的事情,是信心百倍,不過,暗地里人們都在議論,這個張小寶肯定是瘋了。
就他爸爸攢下的那點積業(yè),恐怕早晚要被他給敗光了。
在大青山這個窮鄉(xiāng)僻壤的地方,做為農(nóng)民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種地。
但是,各個種地,又沒有多大的經(jīng)濟價值,這就是村里的年輕一輩,都跑到外面打工的原因。
只剩下一些老人孩子,在家里免強種著地維持生計。
在早些年的時候,上級就文件指示,要把土地由個體經(jīng)營,轉(zhuǎn)為集體承包。
張小寶的爸爸張建兵算是比較有見識的一批人,早早地就向村長李富貴申請了一百畝地的承包合同。
后來,由于這樣或得那樣的原因,這件事一直沒有落成。
幸好,張小寶借著趙國強這個大人物的勢力,這才逼著村長拿下了這一百畝地的承包合同。
合同雖然拿下來了,地也到手了。
可是,有許多問題還是需要解決的。
比如:那些把土地承包給張小寶的農(nóng)民該怎么辦?
沒有了土地,就相當于斷了他們的收入來源,就算是張小寶給他們的有土地承包費,那也是只夠維持生計而矣。
趙強國在臨走時,可對張小寶說了,能帶著大青山的農(nóng)民致富,那才叫真本領(lǐng)。
這么多的土地,張小寶一個人肯定也種不完。
他想到了一個把土地反包出去的想法。
他找一些種田的老把式,以入股或者開工資的方式,由他統(tǒng)一經(jīng)營,然后讓他們分片管理。
這樣,既然解決了那些沒有土地的農(nóng)民的收入來源問題,又解決了自已一個經(jīng)營不過來的大問題。
反正,所有的核心秘密都在靈液灌溉上,他只要牢牢地撐握著這一個,那就行了。
打定主意后,張小寶立即就在村里的喧傳欄里發(fā)了公告。
公告的內(nèi)容大概是:他要以入股分紅或每個月三千塊的工資,找二十個種田的老把式,希望大家勇躍報名。
這個消息一徑傳出,整個大青山,包括附近的十幾個村子,都沸騰了。
一個月三千塊,那可是相當于他們一畝地三季的收入,這樣的好事,誰不愿意來呢?
就算是打破頭,也得爭取到這個名額。
不過,王鐵山父子,對張小寶的這個做法卻是很不屑。
“爸,張小寶這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他是在作死,等著瞧吧,有他哭的時候?!?br/> 本來,張小寶只打算請二十個種田的能手,幫他管理菜園的。
按他的計算,二個人管理十畝地,應(yīng)該沒有什么問題,平日里,只要做些澆水和除草的工作就行了。
至于到蔬菜采摘的時候,他會臨時請一大批人的。
誰知道,這報名的大伯大叔們,一下子來了幾百人,當然還有附近村的村民,不過,張小寶暫時只準備錄用本村的村民。
不管怎么說,這服水不流外人田嘛。
只要他把本村這一百畝地的試驗田搞好了,他的神奇蔬菜很快就會擴大附近的村莊去。
到時候,還怕他們沒有用武之地嗎?
其實,在張小寶的心中,早就對未來定下了一個宏偉的藍圖。
他不僅要把地種好,還要帶著村里的鄉(xiāng)親們打出一片屬于自已的天地,成為全縣,乃至全市的富人村。
獨食難肥,就算是他能成全縣全,乃至全市的首富,那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大企業(yè)家。
只有把大青山這個窮鄉(xiāng)僻壤,帶出貧困村,脫掉貧窮的帽子,才能算是真正造富一方的農(nóng)民企業(yè)家。
除去一百畝地的承包費用,還有張小寶養(yǎng)鰣魚的花費。
他現(xiàn)在所剩的錢,已經(jīng)沒有多少了。
眼看,他種的神奇蔬菜,就可以采摘賣錢了。
這請人的勞工費,還有運輸費,包裝費……等等,那可是需要一大筆錢。
另外,他這一百畝地的神奇蔬菜,雖然不愁銷路。
可是,畢竟是量大貨多,人家需要一個多月的蔬菜,他只需要一個星期就可以上市了。
這一百畝地的神奇蔬菜,光憑王老板的家樂福超市和他家的“小寶農(nóng)家樂”,還遠遠不行。
所以,這銷售的渠道,張小寶還急需擴展。
思前想后了一番,張小寶決定再進一趟縣城,親自去跑業(yè)務(wù)。
如果幸運的話,說不定,還能拉來一大筆資金。
在出發(fā)之前,張小寶把每一種蔬菜都帶上了一些。
這口說無憑,要想讓別人相信你,你必須得有真憑實學(xu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