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方源,許大宏愿!”
方源一字一句擲地有聲。
大宏愿,是向圣念請愿的一種形式。
只不過與一般請愿不同的是,大宏愿的作用不是約束他人,而是約束自己。
在儒生許下大宏愿之后,圣念的力量將會得到加強,因此可以實現(xiàn)的愿望范疇也會變得更加廣闊。
圣念雖然強大,但終究只是儒家圣人遺留在大陸上的殘念。
它可以實現(xiàn)的愿望范疇,大多還在常人能理解的范圍內。比如,幫助請愿者殺人,賜予請愿者修為等等。
但如果請愿者率先發(fā)下大宏愿,那么之后許下的愿望就會超出常人的認知。
比如祈求國家風調雨順,令國家在未來多年內賢才輩出等等。
許大宏愿有這么多好處,那么為什么古今以來敢于許下大宏愿的人卻沒有幾個呢?
因為圣念會自動甄別大宏愿,如果大宏愿的難度過低,圣念便不會認可。
而能夠得到圣念認可的大宏愿,無不是難于登天。
最重要的是,如果許愿者違反大宏愿,則會引來圣念怒火,并因此死于非命。
別人怕死,但方源卻不怕。
“弟子方源,許大宏愿!”
大宏愿三個字一經說出,天空風云變色,圣念金光立刻凝實了幾分。
似乎圣念也對方源的大宏愿內容很感興趣。
天空中第三次響起了圣念傳世的聲音。
“允?!?br/> 方源振聲:“愿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七彩虹光綻放,無數(shù)儒家先賢身影于虹光中閃現(xiàn)。
孔子、孟子、荀子,萬千先賢的身影交疊在一起。
他們面帶溫和的笑容,沖著方源微微頷首。
“大善?!?br/> 七彩虹光化作點點星屑匯入方源的身體,在他的丹田凝聚成了一個金光璀璨的‘儒’字。
大宏愿已成,圣念的力量在方源體內顯現(xiàn)。
現(xiàn)在,他可以許愿了。
先賢影像再次開口,他們帶著和煦的笑意問道:“君愿為何?”
方源目視東陵侯,又看了眼早已沒了聲息的孫伯仁。
他的心中百感交集,一滴淚水落下。
“露胔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忠未肯降。”
咸陽百姓聲討的目光照在東陵侯的身上,那種羞辱的感覺,簡直比殺了他還難受。
東陵侯雙拳緊握,可又無力反駁,崤山之敗完全是他貪功冒進造成的。
為了阻止魏趙兩國的侵略,十萬大秦男兒東出函谷關,然而卻在東陵侯的指揮下全軍覆沒。
十萬大軍,最后只剩下東陵侯與他手下幾個親衛(wèi)逃回咸陽。
方源轉身朝著孫伯仁的尸首深深一拜:“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方源一句念完,悵然若失。
為了守護心中的道義,孫伯仁舍身取義殺身成仁。先生不殺伯仁,所以伯仁愿為先生而死。
士為知己者死的俠義精神在他的身上展現(xiàn)無遺。
露胔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忠未肯降。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方源一語既出,而滿座皆驚。
咸陽百姓聲淚俱下,他們俯身跪地大聲哭嚎。
他們在崤山之戰(zhàn)中失去了親人,方源也在今日失去了一位摯友,他們與方源感同身受。
“露胔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忠未肯降。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圣念傳頌著這行詩句,在先賢影像的念誦下,詩句漸漸凝為實體,化作一行小篆顯現(xiàn)在咸陽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