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侵蝕是最殘忍的,逃避也好,珍惜也罷,它不會隨著人的意志而有任何改變。倉促而又忙碌的六個月很快過去了,甚至還多耽誤了幾天,但是人們航天工程必須要結(jié)束了。
負責(zé)天文觀測的湯姆遜教授已經(jīng)連續(xù)發(fā)出了多次警告,幾顆大型隕石開始越過拉格朗日界限,有極大的概率撞擊月球,人類必須馬上離開!
這些隕石和月球相互吸引,形成了一個復(fù)雜的多體運動。這種運動對初值極為敏感,稱為混沌現(xiàn)象,對于人類來說,很難得到精確解。但是其中的危險是實實在在的,早離開早安全。
在諾亞號艦長于易峰心里,有一種濃濃而又復(fù)雜的離別情緒,人類,即將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很可能是永遠地離去,不再回來。這也是許多人心中的想法,在他們工作的時候,往往會流露出一閃而逝的惆悵感。
但是,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人類必需要邁向宇宙,尋找屬于自己的天空。
從衛(wèi)星的角度,可以看到整個基地已經(jīng)大變模樣。原先的圓形玻璃罩早就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巨大的深坑,一個銀白色的圓球正靜靜躺在深坑的最中央。
它正是人類的最后家園——諾亞號!
太大了,太壯觀了,直徑十五千米的球體,長度比原先的基地大七點五倍,占據(jù)了整個隕石坑的一半。不考慮其他科技,光是這么大的體積,就不是人類能做出來的。
人類最高大的建筑——哈利法塔,高度828米,只有它的十八分之一,可以說只是個小不點,圓球以及錐體兩種形狀,所代表的科技含量也不同,圓形飛船是最難造的。
它的表面幾乎完全光滑,也就意味著摩擦力很小,因此沒有任何灰塵能沾染在船殼表面,整個飛船看上去閃閃發(fā)光,有一種撼人心弦的美感。
但正因為沒有什么摩擦,又足夠堅硬,給人們的施工帶來了一定困難,什么水泥啊、涂料啊都沒有辦法直接糊上去。沒有摩擦,一抹上去就掉了,就連人類最強效的膠水也不例外。
聰明的科學(xué)家們想出了另一種辦法,外邊不可以建設(shè),但是里面可以啊,人們在飛船里邊建造了大量厚實的水泥柱子,然后把鋼筋水泥從飛船的出入口延伸出去。
依靠這些延伸出去的結(jié)構(gòu),人們間接地在飛船表面造了不少東西。像引擎室、駕駛艙、觀察室,還有一些實驗室等等。這些附屬結(jié)構(gòu)是用鈦鋁合金制成的,非常輕便,卻又堅硬可靠。
于易峰甚至有些慶幸這艘飛船有兩千多個出入口。要是沒有這些,人類甚至沒辦法在飛船表面建造任何東西。
這就是科技上天與地的差別。
建造這艘飛船的文明,人類真的無法想象其發(fā)達程度。人類,在這種超級文明面前,說不定真的和一只草履蟲差不多。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觀的思想,然而也是事實,面對茫茫宇宙,人類還是太稚嫩了啊。
飛船最底下的“引擎”有點像一個大號的臉盆。不過這個“臉盆”是倒扣著的,里面密封著大量氣體,以及一顆——十億噸級別的氦-3核彈!
臉盆的直徑在一公里左右,這個體積經(jīng)過精心計算得出,太大不好,太小也不好。不要以為飛船直徑十五公里,引擎才這么點,飛船的質(zhì)量相比其體積,真的太輕了,總體密度比一個氣球還不如。
所以,這樣的一個小小引擎也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