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政殿也叫武安宮,乃是大夏百官朝議之處,這國家大大小小的事,十之七八都是在這里有了定論。
議政殿內(nèi),文武百官分站兩側。
大夏以右為尊,文官在右,武將在左,兩側最前頭的人,時不時四目相對,一個不時翻著白眼撇撇嘴,一個似笑非笑,垂手而立。
翻白眼之人,自是天潢貴胄越王府世子秦猙。
而被秦烈用眼神鄙夷之人,則是百官之首吏部天官上官鄂。
越王府老管家朱善預料的不錯,秦猙的確被噴了,被一群風聞奏事的監(jiān)察使怒噴了小半個時辰。
對于這種小欻欻,身為都護大將軍的秦猙自然不會親自下場。
監(jiān)察使一噴,年輕一些的武將們就正面剛上了。
當然,武將們文學素養(yǎng)和個人素質(zhì)都不是太高,不像監(jiān)察使那樣會引經(jīng)據(jù)典,翻來覆去就是各種生動描寫人家女性親戚的各種器官和姿勢,栩栩如生,還不帶重樣的。
夏朝開國不久,這里大部分人都是從龍之臣,未建國開朝的時候就跟著秦昭,加上當今天子生性寬厚大度,朝議也并不如別的朝代或者別的國家有那么多禮儀規(guī)矩,臣子們吵架不過是家常便飯罷了。
當然,文官都是雙標狗,要是武將吵架,那就叫廷上失儀,要是他們這些文官吵架,這就叫仗義執(zhí)言了。
“都給朕住嘴?!币恢睂⒚嫒蓦[藏在珠簾帽的天子秦昭終于開口了。
天子秦昭微微側頭,看了眼站沒站樣的秦猙,嘴角勾勒出了一絲無奈的苦笑。
對于這位侄兒,天子秦昭也是無可奈何。
夏朝建國不久,周遭國家該結盟的結盟,不結盟的也被打結盟了,百廢待興,朝野內(nèi)外應該專注于國內(nèi)民生,武將們的權利太大了,長久如此,于中央集權不利。
若非如此,秦昭豈會容忍一群跳梁小丑隔三差五的彈劾自己的親侄兒。
當年越王秦烈前去鎮(zhèn)守邊關之前,他這位做天子的可是承諾過的,越王府大世子秦猙三世子秦游,只要不是犯下那誅九族的謀反逆罪,他這位做天子的大伯無論如何也要鼎力庇護。
“秦猙雖未按約定之日歸來,可行伍之中的事哪有那么些個約定俗成,既已平了叛,眾位愛卿也就不必糾結于此了,秦猙平叛之事,無功,亦無過?!?br/>
說完后,秦昭掃了眼文官之首上官鄂,后者微微頷首,出班奏道:“老臣,附議?!?br/>
諸監(jiān)察使見到帶頭大哥妥協(xié)了,自然是偃旗息鼓,幾個彈劾秦猙的人也退下了,將腦袋壓的低低的。
秦猙冷冷哼了一聲,心里盤算著要不要晚上蒙個面抓幾個監(jiān)察使狠狠揍一通出出心中的惡氣。
仲裁者皇帝陛下發(fā)了話,自然沒人再追究此事,接下來,朝臣們則是商議正事,一個是賑災問題,一個是勸農(nóng)之事。
這兩件事和武將沒有任何關系,一個個雙眼望著橫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數(shù)著時間等退朝下班。
賑災之事,朝廷自有章法,委派大臣去監(jiān)督便是。
倒是這勸農(nóng)一事,民部與禮部卻爭論了起來,吵的面紅耳赤。
所謂勸農(nóng),是要鼓勵農(nóng)耕之事,農(nóng)耕乃是頂了天的大事,一般到了這個時節(jié),朝廷會下發(fā)一些獎勵政策,極為關注。
這種事自然是民部主導,至于禮部,無非就是弄幾首勸農(nóng)詩喊喊口號罷了。
可問題出就出在這“詩”的身上了,往年若是豐收,禮部就會爭功,說他們的勸農(nóng)詩起到了作用。
反之亦然,倘若收成不好,禮部便會說是民部督導不利,總之,禮部必須摻和一下,有功就搶,有過就躲。
民部接連吃了幾年虧,如今也是長記性了,說什么都不讓禮部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