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太后千秋節(jié),后妃們都開始準備起了賀禮。
太后今年滿一甲子,是為大壽,元慕重操重辦,這個時候后妃們送出的禮哪個最得體,最能討太后歡心,于自己的前路便更多有助益。
故而大伙兒都絞盡腦汁想著送些什么別出心裁的禮物能脫穎而出。
榮嬪也不例外。
后宮中,屬她與太后走得最近,也最知道太后的心思。
太后篤信佛法多年,每年都會捐出萬兩紋銀去修建佛寺,添功德磚,每每離宮也都是去寺廟參拜,可見虔誠。
故而榮嬪刻意以梵文手抄佛經(jīng)三卷,并送去國恩寺請主持開光,又讓她的父親花重金買下了十六骨舍利,準備一并送與太后作賀。
她本以為自己準備周全定能拔得頭籌,誰料到宋昭準備的比她還要上心。
同樣是手抄的佛經(jīng),宋昭這卷法華經(jīng)則是讓靜空大師親自謄寫的。
這靜空大師是京都最有名的法師,佛教論資排輩,他的輩分、造詣、修為樣樣可都要比國恩寺住持高出一個量級。
且那些佛經(jīng)也不是普通筆墨謄寫,皆是用上好的‘天竺墨’混了檀香粉書寫而成,字里行間都飄逸著淡淡香氣。
檀香粉不算什么稀罕東西,貴重就貴重在這‘天竺墨’上。
那墨價值連城,揮一滴墨更勝十兩金,也只有護國公府那樣家大業(yè)大的母家,才能給予宋昭這樣闊綽的支持。
與宋昭的禮物相比,榮嬪的禮物霎時顯得小家子氣。
她二人同住,奉禮的時候也一并奉上。都是佛經(jīng),更易對比,即便太后不說什么,元慕看在眼里也是高下立判。
于是榮嬪心生一計,跑到宋昭面前來哭窮扮委屈。
“這東西已經(jīng)是本宮能拿出手奉給太后最好的東西了,太后待本宮向來親昵這是合宮都知道的事兒。太后千秋節(jié),本宮若拿不出最體面最好的賀禮,傷著的可是太后的臉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