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柏毅的話,陳耀陽一陣的激動,可轉(zhuǎn)眼卻又黯淡下來,因為他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于是立馬追問道:“小鬼子的6.5mm尖頭步槍彈的殺傷力是沒問題,可問題是這樣的殺傷力只是在近距離,基本都是在200米以內(nèi),超過這個距離,其威力與圓頭彈沒什么區(qū)別,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緬甸反攻時,才會壓著小日本打?!?br/> 陳耀陽是緬甸反攻的親身參與者,所面對的鬼子也是日軍中的精銳師團,所以在彈藥的實際使用方面還是很有發(fā)言權(quán)的,正如他所說,日軍的6.5mm尖頭彈殺傷力固然大,然而其實際作用距離卻并不大,超過一定距離其威力便會大為減弱。
柏毅自然是知道這一點,于是笑了笑,將手中的鋼筆轉(zhuǎn)到6.5mm尖頭彈草圖的下方,隨后輕輕點了點:“你說的問題出在這里!”
陳耀陽聞言一愣,旋即看了看柏毅所指的草圖,擰著眉瞧了半天也沒看出問題所在,于是疑惑的搖了搖頭,旋即疑惑的看向柏毅:“子彈的彈頭不都是這樣的?能有什么問題?”
“你在想一想?”柏毅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意味深長的反問道:“真的所有彈頭的形狀是這樣的嗎?”
“這個……”被柏毅這么一問,陳耀陽頓時怔了怔,旋即反映過了來,一拍大腿叫道:“對呀,我怎么沒想起來,機槍彈,機槍彈不就是從步槍彈改進來的嗎,沒錯,機槍彈的彈頭底部的確不一樣,是一種……類似船型的結(jié)構(gòu)。”
“是這樣的嗎?”趁著陳耀陽說話之際,柏毅手中的鋼筆就已經(jīng)在紙上畫了起來,待陳耀陽反映過來,6.5mm尖頭步槍彈草圖旁邊,赫然出現(xiàn)一枚形狀有別于傳統(tǒng)步槍彈的彈頭草圖,陳耀陽一看頓時連連點頭:“對,對,就是這個,民24式重機槍的7.92mm機槍彈的彈頭?!?br/> 陳耀陽所說的民24式重機槍,是德國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的中國仿制品,因為生產(chǎn)與1935年,即民國24年,所以被命名為民24式重機槍,這款槍械的型號雖然比不上同時期德國裝備的mg—34式通用型機槍。
與其他國家新式重機槍相比也稍顯老舊,不過其所使用的7.92mm機槍彈卻是當時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采用空氣動力學(xué)優(yōu)化后的新式彈種,也正因為如此,在隨后的抗日戰(zhàn)爭中民24重機槍往往能夠壓制日軍的92式重機槍。
陳耀陽看著7.92mm機槍彈彈頭的船型底部,又看了看普通尾部的6.5mm尖頭槍彈,若有所思的皺了皺眉,隨后抬眼看著柏毅,不太自信的問道:“難道根節(jié)就在這個船型尾部?”
“沒錯,根子就在這個船型尾部?!标愐栐捯粑绰?,柏毅便堅定的點了點頭:“你別看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尾部處理,其中所蘊含的空氣動力學(xué)原理,卻一點兒也不簡單……”
說著,柏毅用手中的筆在兩個彈頭出畫了兩團簡易的渦流走勢圖,所有將本子橫過來放在胸前,用筆指著兩個子彈流體草圖繼續(xù)說道:“一般的子彈在大氣中高速前進時,其尖端能夠快速有效的將空氣‘推開’,不過子彈推開大氣候,彈頭后方會形成一個小小的真空,大氣會以正常的壓力進行補償合并。
在前進中的子彈正后方一直保持一個真空區(qū)域,由于子彈前方的空氣被推開的關(guān)系,大氣在進行回填的過程會受到真空的影響而優(yōu)先填補真空的部分,也就是說空氣追逐著這塊真空并且還以北吸入的方式進行填補。
所以空氣會持續(xù)呈現(xiàn)出渦流裝,以這樣的形狀通過大氣,該物體后方的大氣反而會形成一股‘拉力’,因為空氣渦流對物體本身也會形成干擾,尤其以來慣性為動能的拋射物,其動能遞減的效率最快,特別是大部分平地型子彈,遠距離殺傷力不足便與此有關(guān),反觀7.92mm機槍彈……”
話音未落,柏毅的筆已經(jīng)指向另一張完全不同的流體草圖,接著說道:“因為彈頭的尾端直徑,小于口徑,導(dǎo)致彈頭后方的真空區(qū)空間也相應(yīng)縮小,等于大氣順著彈頭形狀進行合并而不是被推開后再合并,
彈頭穿過大氣時幾乎沒有‘拉力’干擾,因此自然也就不會產(chǎn)生渦流干擾彈頭了。正因為如此,這類船型底部彈頭在穿過大氣時猶如熱刀切黃油一般,是將前段的空氣劃開,而不是用蠻力去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