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葉的話一說完,村里人就都不說話了,有些青年人平常和趙家就不對盤,想到陶葉好心來教大家,便站起來。
“陶葉姑娘,你教吧,我們想學,我們想讓家里人住得好一點?!?br/>
陶葉微微一笑。
“那正好的,我家院子的圍墻可以給你們省不少事兒,你們想學的,先抱著木頭去選位置,盡量選地勢平坦的,下面才好鋪床,要是家里還有糧食,也舍得貢獻的,可以選擇去我們院子里,我還有一半多的院子,足夠容納三十幾人?!?br/>
原本剩下的村民也只有八十余人了,紅山村人本來就不多,陶葉家的院子里現(xiàn)在本來就住著二十多號人,若是再進去三十幾個剩下要住在外頭的,便只剩下一半村民了。
原本陶葉以為,總會有人愿意住進去的,不過是貢獻糧食而已,可是結(jié)果卻令她失望了,這些人一想到自家糧食要分出去,便都不愿意,于是只能一個個躊躇著走到外墻下面,準備搭建帳篷。
陶葉冷冷的一笑。
這就是人性,越到了這樣關鍵的時候,這些人越是自私,所以她一開始不把人放進去是正確的。
這樣一比,黃家倒是不錯,把土豆貢獻出來,不僅解決了大家的問題,還解決了自己的問題。
就在陶葉要開始教的時候,一個肥頭大耳的男人帶著一個女人和兩個女孩舉起手來。
“陶葉姑娘,我家貢獻三大缸油,共六百斤能讓我進去嗎?我妻子會做豆腐,我家還有五百多斤黃豆,能做成豆腐和豆芽,都頂事兒呢?!?br/>
陶葉點點頭,她知道這是村里賣油的周家。
“當然歡迎了,你們進去吧,黃巧兒姐姐家的旁邊還有幾張床位,你們睡在那兒,記得把被褥帶進去?!?br/>
那男人聽了便高興的拉著妻女進去了,見男人一進去,村子里的人都有些坐不住,開始動搖。
陶葉卻不再說什么,只是動手開始教大家伙兒搭帳篷了。
不過一炷香的功夫,大油布被分成了好多塊,每家每戶都有了足夠的油布,大家自己搭上了帳篷,也都安頓了下來。
當然也有幾家搭建一個帳篷的,找到好位置以后便搭建起來,足夠住三四家人。
朱大富很欣慰。
“大家現(xiàn)在都有住的地方了,記得把床板搭在條凳上面,省得來了雨到時候被褥都濕了,還有鞋子襪子,都得掛起來,免得進了水?!?br/>
接近晚上的時候,剩余的八十多人基本上已經(jīng)安頓下來了,陶葉和朱大富也準備回去。
剛才住進陶葉家的一家四口姓周,夫妻兩個都是姓周,因為她妻子也和陶葉一樣,是他的童養(yǎng)媳。
他兩個女兒一個叫周冰,一個叫周瑤,都是十歲,謝承初已經(jīng)把他家的三缸子油帶了回來,還有那五百斤豆子也搬進去了。
陶葉現(xiàn)在很高興因為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全了,唯一讓她擔憂的是鹽的問題,可是后來住在里面的郭棉也把家里私藏的鹽拿了出來。
據(jù)他說,這些鹽是一種樹上的結(jié)晶,他家里沒收入,就采了提純,然后悄悄拿出去賣,這是他們祖孫維持生活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