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嘯父親董承乾做為董記面館現(xiàn)在的法人和接班人,董氏面食世家第三十八代傳人,每天都是第一個到達董記面館,并負責(zé)開門的人。嚴格的講,董承乾自十八歲來到面館,今年五十二歲,整整快三十五年,其中有三十年,每天雷打不動,都是他第一個到店的。
這些年來,董承乾身體一直很硬朗,感冒都不多見,他對此非常心情感恩,也希望自己和一家人都健健康康。除了健康,本質(zhì)上,一切都是空的。
去年國慶之前,為了能夠讓董記面館也可以在網(wǎng)上直接被點食、送餐,董承乾跟父親董坤源和爺爺董玉則爭論很大,差點都吵了起來。父親和爺爺認為,面是當(dāng)即食用的東西,你送過去,至少得半個小時,這還怎么吃?難吃的面,敗了董記面館的名聲。
董承乾對些不以為然,難道因為這個,大家還不點面吃了,我看,那些叫餐的,面食的點餐率,也是非常高的。既然別人能做,我們自然也能做。
爭執(zhí)不下之時,達不成結(jié)論。董承乾又不能過于否認自己父親和爺爺,此事也就作罷。
董玉則和董坤源也是為了緩和跟董承乾的關(guān)系,于是在置辦食材這件事情上,同意了董承乾的提議,直接定貨,由指定靠譜的食材生產(chǎn)企業(yè),每天早上五點半送當(dāng)天要用的食材過來。
而原先,這些食材,必須由董承乾帶店員,早上四點就開著廂貨車出發(fā),到郊區(qū)農(nóng)貿(mào)市場采購,回來也有五點半左右了。
這樣的好處,董承乾只要不時的盯緊企業(yè)送來的食材的質(zhì)量就可以了,他也不用三點半就起床準備去采買貨品了。他只需要四點五十分起床,洗漱收拾,然后就能夠按時在五點十五分到達董記面館。
開門后幾分鐘,值夜班的本家的幫雇子弟就起床準備新一天的工作了。店內(nèi)就變得熱鬧起來。
這時,董承乾會站在董記面館古樸而醒目的招聘底下,看著東方漸漸發(fā)亮發(fā)紅的天空,然后不到十分鐘,送不同食材的兩輛廂式貨車就開了過來,一輛是送肉蛋面,一輛是送各種蔬菜和專用于和面煮面的太行深山的礦泉水。
董承乾不用自己動手,招手同族的小輩們,把食材用料卸下來,放到面館里該放的地方。
這件事情完成,貨車離開的時候,如果這一天是晴天,那火紅的太陽,就剛剛露出地平線一點點圓輪廓邊兒。
而今天,就是這樣一個很好的大晴天。
董記面館分工嚴密,董承乾雖然是總負責(zé),但一周真正動手做稍子和面的,也僅只有周六和周天,其他時間,就是在監(jiān)督,而爺爺董坤源,則是周四和周五上手,周一到周三這三天時間,是董承乾跟著父親董坤源,跟著爺爺董玉則學(xué)做面的時候,周一到周三的食客,也往往只有后幾天的一大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