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訓隊劃分班排之時,基本按照軍兵種。
方林所在的六班共8人,住在一個宿舍,分別來自空軍部隊的各行各業(yè)。
而且每個人的專業(yè)很具有代表性,有來自專機部隊的飛行員,有維護飛機的機務電子師,有搞訓練計劃的軍訓參謀,有隨飛保障的航醫(yī),有衛(wèi)生隊的醫(yī)師,有場站油料股的助理,有掌管營區(qū)通訊的技師,當然,還有方林這個搞飛機質量控制的助理。
在第一次召開班會時,大家就戲稱:咱這六班可以組建一個迷你航空兵團了。
專業(yè)各異,年齡也差異很大,最大的有年近四十的,最年輕的有剛畢業(yè)沒兩年、還戴著少尉軍銜的二十出頭小伙子。
無關年齡、無關專業(yè)、無關職務、無關軍銜,雖來自天南地北,但都為了同一個目的,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軍人,在相同的封閉環(huán)境內、組織著相同的訓練,一種純粹而深厚的友誼在開花結果。
許多年之后,方林的微信里還有一個重要的微信群,“桂大七期六班”,方林深信,這個微信群會伴其一生。
集訓期間,方林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駐港無小事,事事連政治”,還有那多年之后仍然朗朗上口的駐港部隊精神:“特別講政治、高度重使命、嚴格守法紀、開拓創(chuàng)一流?!?br/>
但對方林來講,最具挑戰(zhàn)性的還是體能考核,每天的體能訓練,對于方林來說是一種煎熬。
前些年,從1996年本科畢業(yè),不管是q團干機務,還是在空工院讀研究生,體能訓練的時間都不多,也很少進行體能考核。
而這次正式集訓前的體能考核,方林是“全軍覆沒”:百米短跑、五千米長跑、單雙桿全都在及格線之下。
“集訓結束前,體能考核不合格,哪來的,回哪去!”集訓教官在體能考試后講評時霸氣宣言。
若是因為體能不合格被退回,這種有損q團臉面的恥辱,對于方林來講,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一個月的集訓時間,應該夠了!
練!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練!
每天晚點名和班會之后,方林都會給自己“加點料”,圍著劃定的活動區(qū)域跑上大半個小時。
每天課程安排的比較滿,一日生活制度落實的很是嚴格。
每個人能夠自己支配的空余時間,也就是晚飯后點名前的一個小時,散散步、到ic卡電話亭打電話,逛一逛營區(qū)內那唯一的一間二三十平方的小超市。
緊湊的課程、嚴格的訓練,使得大家過得很充實,但也是枯燥的,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網(wǎng)絡。
還好小超市里有撲克牌,課余時間,坐在小板凳上,爭分奪秒地摔兩把夠級。
六人玩的夠級,對于八人的班級來說,每次總會引發(fā)爭奪位置的“大戰(zhàn)”。
時間就在這充實和枯燥的訓練中一天天度過,方林的體能成績也在一天天進步。
這天下午,集訓隊難得休息了半天,跟隨集訓隊協(xié)助集訓的航空兵團組干股劉干事,坐在宿舍樓的魚塘前與大家聊著天。
大家雖然都被選進了駐港部隊,但對于駐港部隊并不了解,充滿了神秘和好奇,圍坐在劉干事身旁,打聽著駐港部隊的情況。
“劉干事,我們選調這來,已經(jīng)是調動了,要是以后交流,回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