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輕雪走在回家的路上,思考徐大娘的話,并在自己心里問自己。
你真的甘心嫁給一個成分好卻沒有什么文化知識的莊稼漢嗎?
你真的甘心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里算著掙了幾個工分年底能分幾斗糧,過著沒有任何精神交流的生活,熬到文化浩劫的結束嗎?
你真的甘心把余生寄托在下一輩身上嗎?
不甘心!
她不甘心!
不是她看不起不識字的農民,在她心里富貴貧賤人人平等,這是祖父母和父母教她的,她一直記著,也做到了,只是比起成分好與不好,她更沒有勇氣嫁給一個沒有任何文化水平的男人,根本接受不了你在談論紅樓的時候他卻在說今年地里用了多少糞能收幾斗糧。
文化不對等,情趣不相投,長此以往,積怨愈深,必然不會有好結果。
成分好文化水平又高的人不是沒有,但大多數都在城里,很多單位招人都看成分和文化知識,在這種艱苦的生活年代,以原主的條件來說,除了美貌以外,人家未必看得上她。
現在全國大面積鬧災,城里的商品糧供應時不時地斷掉,有幾個愿意娶鄉(xiāng)下老婆?
據她所知,即使嫁給城里人,戶口也不會變成城鎮(zhèn)戶口,反而增加生活壓力。
尤其是她打算出嫁后帶著風輕云一起生活。
或許,她真的應該見見陸江。
就像王大舅說的,他本人沒有任何不好的地方,唯一讓人擔心的就是家庭成分。
在她看來,家庭成分不是衡量一個人好壞的標準,所擔心的不過是文化浩劫期間,因為家庭成分帶來的狂風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