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的這么散,到時候要交還怎么辦?”
陳易提出一個關鍵的問題。
雖然黑鷹是進入領空被擊落撿到。
但不出意外,對面的抗議跟交還的要求,現(xiàn)在也發(fā)過來了。
按照大國之間的一些潛規(guī)則。
除非要徹底撕破臉皮,否則這事情,經(jīng)過一番談判之后,黑鷹還是要歸還。
這個時間,短則三五月,長則一年半載。
對面無論如何都不會讓這架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的黑鷹,長時間的停留在外面,讓別人完全吃透黑鷹的技術。
大家能做的就是在歸還日期到來之前,盡可能調集科研人員。
研究吃透黑鷹蘊含的技術,同時在談判桌獲取更多的利益。
但現(xiàn)在黑鷹已經(jīng)被解剖成這樣,這還怎么還......
“這簡單,黑鷹幾萬米高空墜毀入海,除了我們,誰也不知道黑鷹到底剩下多少碎片?!?br/>
張教授在旁邊笑著解釋:“咱們能及時趕過去,幫助友國撿回一些碎片零件,這已經(jīng)算不錯。
但也說不定,咱們過去的不及時,這黑鷹連發(fā)動機都丟了,沉進海底了?!?br/>
“對,引擎已經(jīng)“沉海”,他們說話好聽一點,咱們可以幫忙把發(fā)動機“撈”起來還回去。
說話不好聽,別說引擎,估計連黑鷹的機身主體都沉海了。
咱們過去的慢,海面就只剩下幾塊蒙皮......”
旁邊另幾位教授接上話,臉上全是你懂得的表情。
“......”
陳易被這種操作秀到了。
果然,論操作。
還得看專業(yè)人士。
他這種民間玩家明顯就差了許多。
聊了一會兒。
陳易過去一邊的機身主體,仔細查看機身的結構設計,還有隱身設計。
小飛機和大飛機,雖然都是飛機,但兩者的結構和設計卻存在很大的不同。
其中涉及的結構應力,氣動布局,包括加速機動時機身承受的負荷,引擎內部壓縮噴射結構等參數(shù),都不是等比例放大這么簡單。
而是有一些是等比例放大,一些是指數(shù)型放大,還有一些是形狀擴大了,氣動參數(shù)或者燃燒參數(shù)需要調整減小。
這些差異之復雜,不亞于對一架飛機進行整體性的重新設計。
“原來如此,大型飛行器的結構設計,因為迎風面提升,除了機身的材料強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對氣動布局的升力系數(shù)和阻力系數(shù)也有更高的需求。
另外,機身的共振,顫動,熱脹冷縮等也需要進行嚴格控制......”
陳易研究了幾十分鐘,心里對大型超高速飛行器的結構設計,大概有了一個理念。
形象點比喻,這就像一塊小鐵片,哪怕加速到超音速,因為體積小結構簡單,鐵皮并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但要是把鐵片換成鐵皮飛機,因為體積增加,結構更復雜,各個部件承受到應力和空氣阻力不一樣。
一旦超音速,頃刻間就要崩碎。
這一點跟太空重返地面失敗的火箭返回艙,整個返回艙只會崩碎成大大小小的碎片。
但崩碎之后的碎片,不會繼續(xù)崩碎更小的碎片一樣。
這就是因為體積和結構不同,高速狀態(tài)承受的各種力也不同。
至于熱脹冷縮,共振,顫動等,這也同樣的道理。
陳易的無人機還不到2米大小,常溫的狀態(tài)跟超高音速摩擦產(chǎn)生的上千攝氏度高溫,機身的變化都不大。
但要是換成18米的大黑鷹,超高音速飛行時,整個機身會因為高溫,比地面常溫狀態(tài),膨脹超過50厘米。
這些膨脹造成的間隙,機身變形等,不控制好就會導致整個機身在高速狀態(tài)之下崩碎。
“小陳,別忙著看機身啊。
看看這臺黑鷹的真正核心,三組合的超燃沖壓發(fā)動機?!?br/>
看到陳易一直盯著黑鷹的機身結構在研究,張教授走了過來,拉著陳易過去另一邊拆卸下來的超燃沖壓發(fā)動機。
“這個有什么好研究的,我不是給了更好的旋轉爆震發(fā)動機嗎?”
陳易走過來,看著這被電池擊穿燃燒室側壁,小半塊區(qū)域因為燃燒室高溫熔融再凝固,完全報廢的超燃沖壓發(fā)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