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楊默的預料,李秀寧離開太原之后的半個月里,趙洪非但沒有和自己為難,相反還一反常態(tài)。
甚至日常商討完政務之后,還會主動邀請自己去府中赴宴。
楊默自然全都婉拒,但心里卻開始泛起嘀咕來。
去王府和王夫人一說這事,王夫人問了問前因后果。
楊默自然是詳細的把最近府衙之中的流程說了一遍:趙洪和楊默等人商議政務,楊默因為不熟悉,而且還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因此大多時候都是多聽少說。
說是商議,但更像是趙洪等人商討,楊默在一旁圍觀。
商討出來一個方案后,趙洪笑瞇瞇的給楊默倒杯茶,說一番大意此事非楊公子去做不可的恭維話,然后楊默去執(zhí)行。
聽完之后,王夫人很不以為然的告訴楊默,人家這是打算讓你背黑鍋,當然要對你客氣。
緊接著又說太原城內的流民越來越多,糧食雖然足夠,但這些糧食可都是軍糧。
李秀寧在的時候,她是李家的軍政一把手,可以全權負責糧食發(fā)放。
出了什么事,自然是由她背著。
但人家是李家的長女,又是李淵親點的留守太原之人,天大的鍋也沒事。
可現(xiàn)在李秀寧走了,糧食照常往外放,那么誰簽字呢?
楊默說他簽字,王夫人哂笑道:“看到?jīng)],這幫封建王朝的官,辦事之前第一個念頭不是怎么把這件事辦好,而是這件事辦砸了,該誰來背鍋?!?br/>
“不用說,肯定是我了白?!?br/>
楊默也跟著笑起來,只不過笑的有些無奈,在官場政治上,自己和趙洪比起來著實稚嫩的像三歲的孩子。
“背鍋就背鍋吧,也算是吃一塹長一智,最重要的是災民能吃飽肚子才是大事?!?br/>
王夫人也跟著點了點頭:“不過趙洪的水平也就到這了,以后就算李家奪了天下,他頂天也就是個知州?!?br/>
“有王家給你撐著,這個鍋還不需要你背,但這件事你得吸取教訓?!?br/>
王夫人儼然已經(jīng)把楊默當成了弟子培養(yǎng),一點一點的灌輸著她和北隋這些官員們斗智斗勇的智慧結晶。
“夫人,有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想請教請教?!?br/>
“但說無妨?!?br/>
于是楊默把那么多災民為何不以工代賑,而是養(yǎng)著他們的疑惑說了出啦。
王夫人聽完,連連搖頭,略微有些斥責的語氣告訴楊默,不要太想當然,以為知道點名詞就可以套用在現(xiàn)實里。
現(xiàn)在救治災民,一人一天三碗粥,糧食消耗就和嚇人了。
讓他們做工?一人一天三碗米飯,多出來的這些糧食哪里來?
太原的糧食雖然多,但要是都供米飯,也供不起。
然后做什么活?
是官府的工程還是民間的工程,官府的工程,讓哪個衙門去做?
太原雖比不上長安,但在李家的治理下衙門還是不少的。
即便每個衙門都有活,這些當官的給不給錢?
很現(xiàn)實的事,以工代賑,你讓誰去管理災民?
讓各大衙門去,給人家錢么?不給錢多干活,他們肯定不樂意。
不樂意還罷了,萬一讓再故意縱容災民鬧事,出了亂子誰負責?
再說災民,這些災民吃飽了,誰能保證他們不生事?
前世里元朝鬧饑荒,就是以工代賑修黃河,結果修成了農民起義,直接給元朝滅亡踩了個加速的油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