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送行
劉天和也不開玩笑了,正色說道:“我還有什么沒有完結(jié)的事情,該做的也都做了,我之學(xué)問,可以分為三分,一是儒學(xué),雖然專研半生,也沒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也沒有什么好傳之后世的,其次是醫(yī)術(shù),已經(jīng)傳給給了李家,也算是所傳得人。至于水利機械,等諸般雜學(xué)傳給你了,我也放心。兒孫之事?吾子固然愚鈍,但是皇恩浩蕩,也有錦衣衛(wèi)千戶的蔭官,足夠庇護一代。至于將來,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又何必操心?我而今六十有七,不為夭折。又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劉天和沉默片刻,說道:“或許真有一事我放心不下。就是治水,我大明開國之初修建黃河大堤,之后各朝都有修建,但是陳陳相因,不過是修修補補的功夫,我擔(dān)任河道的時候,更是急如星火,片刻不可耽擱。外人看我三月治水有成,卻不知道不過是裱糊匠而已,治標不治本。這黃河之事,恐怕難以為繼,這一件事情,我實在是放心不下?!?br/> “你若有心,就多在這件事情上下下功夫。”
周夢臣聽了,心中一酸,雙眼一熱,幾乎要流下淚了。
居廟堂之高而憂其民,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樣句子周夢臣從小就背誦過,但是這樣的人,他只是聽說過,哪里親眼見過。
而眼前這個老人,在生命的燭火剩下最后一滴的時候,最后的擔(dān)心,卻與自己沒有絲毫關(guān)系,卻是黃河水患。甚至周夢臣也想明白了,劉天和最喜歡的是醫(yī)術(shù),但是對水利方面未必有多少愛好,為什么到了生命盡頭,還想將自己的經(jīng)驗教授弟子。
未必是他多喜歡這些東西,多擔(dān)心自己的心血失傳。而是在擔(dān)心將來的黃河水患,而將他的治河經(jīng)驗傳授下去,也是他這個朝廷大臣,能為朝廷做的最后一件事情,至于有沒有效果,卻不是他能控制了。
人能控制自己死后什么事情?
什么也控制不了。
周夢臣說道:“請老師放心,我一定治好黃河?!?br/> 周夢臣這一句話擲地有聲,也讓劉天和的孫子為之側(cè)目。
黃河是什么?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是同時也是地上懸河,黃河之患,由來以久。誰能治好?只能維持,就是相當好了。
周夢臣這一句話,在很多人看來,都是空話大話而已。
卻不知道,這是周夢臣為自己定下的,在這個時代第一個目標。
劉天和也不相信周夢臣能做到。畢竟他是治理過黃河的,他當然知道黃河的情況是怎么樣的?其中有多少利益糾纏,多少復(fù)雜的關(guān)系。多少天災(zāi),多少人禍?黃河幾乎是一道無解的難題。
劉天和說道:“你有此心就不錯了,凡是不必強求?!?br/> 周夢臣說道:“弟子明白?!彪m然這么說,但是周夢臣心中卻不是這么想的。
他這一段時間,也想明白的。
他在后世就是搞技術(shù)工作的,對一些人事斗爭,并不是太喜歡的。而今時代雖然變了,但是人與人之間斗爭手段并沒有變,甚至更加高級。甚至某些權(quán)謀手段,即便后世穿越過來的人未必能玩得過明代之人。
周夢臣之所以做出這個選擇,固然是受到了劉天和的感召,想要為天下百姓做一些事情,而黃河之患,就是百姓之大患。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周夢臣知道自己的不足,決定揚長避短。
揚什么長?
自然是周夢臣在科研上面的實力,他在后世,不過是走過一遍實驗室的殘次品。在激烈的競爭之中,未必能戴得上科學(xué)家的頭銜。而今卻不一樣,而今天下之間所有的技術(shù)方面的難題,周夢臣并覺得有什么能難住自己的。
無非是多花一點時間而已。
他決定他要做天下最大的技術(shù)官僚。
而大明最大的技術(shù)官僚是誰?
河道總督。
當然了,河道總督未必懂的治河,可以做一個管理者,但是真正想要治水有成,非得是當時第一流的治水專家不可。
第二日,劉天和就準備離開了。
一輛輕車,只有劉天和與自己的孫子,還有兩個老仆。周夢臣送他們?nèi)チ舜a頭,在碼頭上準備換乘船只,從水路直接回到麻城。
劉天和說好了,不需要人送。故而來送行的人也只有這周夢臣一個人,李云珍也僅僅是幫劉天和整理東西而已。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到了到了碼頭之上,卻發(fā)現(xiàn)這樣大不一樣,人來人往的碼頭已經(jīng)被清場了,兩側(cè)都站滿了士卒。劉天和微微皺眉,隨即身形不動,但是那個不以生死為意,愛開玩笑的老人,頓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卻是朝廷大佬的氣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