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鄭卿等待著新學員們停筆,這就說明他們的筆記都做好了:
【匯報目標對比定位!】
帕蒂對比參數(shù)后回答:
〖目標對比本艦定位12.05846,21.74952,0.04532。〗
吉斯特校長也跟進解答:
〈目標對比定位,是基礎于目標與本艦的相對定位,是同柯洛達姆相對定位一樣的三維空間定位法,不過基礎于本艦為原點?!?br/> 〈同樣,帕蒂領航員報的第一數(shù)值為x軸坐標,第二數(shù)值為y軸坐標,第三數(shù)值為z軸坐標,同樣的定義我就不再復述?!?br/> 〈基礎單位也是空米,但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坐標測算精度必須達到小數(shù)點后五位。如果坐標是對比本艦目標的敵方星艦,小數(shù)點后五位的精度,是可以瞄準直接開火的!〉
在鄭卿與帕蒂接下來的一番眼花繚亂操作后,吉斯特繼續(xù)對小學員們做著耐心的講解,十個柯時的實踐課程也過的很快。
下課后,離開指揮席的鄭卿又開始回憶。
對柯洛達姆的長度單位,對照地球單位,鄭卿早就有過計算。
星米,就是光子在一柯秒內走的距離。
柯洛達姆人對應柯秒的心臟恒定速度,鄭卿也估算出來,相當于地球時間每分鐘七十跳。
那么每柯秒就相當于0.857地球秒。
按照地球對光速的測值c≈30萬千米╱每秒。
一星米就可以換算成地球距離為:256964公里。
那么就此也可以推算出,柯洛達姆行星到柯洛斯恒星的距離,為1.41億地球公里,而鄭卿記憶中的地球離太陽約1.47億公里。
柯洛斯和太陽一樣,都是黃矮星,質量應該也差不多,柯洛達姆比地球距離恒星還近4%,但反而氣候要比地球還冷,這大概就是柯洛斯恒星衰老的依據(j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