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豐洲灘,又稱土默川,西至河套,東至宣府洗馬林一帶,離大同不過三百余里。
這豐州灘北靠連綿起伏的大青山,南臨大小黑河,地勢平坦,牧草豐盛,宜牧宜耕,乃是蒙古右翼土默特首領俺答部的汗廷所在。
國朝自太祖建都南京,大軍北伐,元帝偕朝廷退回大漠,但大元國號仍在,依然控制大片領地,一度企圖恢復舊疆,奪回大都。成祖皇帝數(shù)度北佂,重創(chuàng)之。漠南、遼東的蒙古軍民大批降歸,高麗也正式歸藩國朝,蒙古勢力才全部退回到大漠草原。但雙方仍不時沖突,國朝由攻轉守,依險修筑長城,東起遼東、西至甘肅,設立九邊重鎮(zhèn),布大兵把守。而北逃的蒙古各部,其內部為爭奪名位地盤,內訌不斷,自相殘殺,分裂為韃靼、瓦剌及兀良哈三部。韃靼為國朝對東蒙古的稱謂,游牧于貝加爾湖以南,大漠以北,東至鄂嫩河、克魯倫河流域,西至杭愛山、色楞格河上游,南及漠南地區(qū);瓦剌為國朝對西蒙古的稱謂,游牧于阿爾泰山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廣闊草原之西北;兀良哈乃古蒙古部落名,聚居于漠北及遼東邊外。韃靼遭國朝重創(chuàng)后,居大漠西北的瓦剌部迅速興起并大舉東進,一度控制了整個蒙古草原。在土木堡大敗國朝大軍的瓦剌部落首領也先遂自稱“大元天圣大可汗”但稱汗之舉反而招致殺身之禍,瓦剌勢力自此衰落,韃靼部逐漸占據(jù)大漠南北。至達延汗,經艱苦卓絕的奮戰(zhàn),一度統(tǒng)一了蒙古。他去世后,蒙古內部又陷入混亂。時下,作為土默特萬戶的俺答部落勢力最強,稱雄右翼諸部并不斷擴大領地,國朝以北虜稱之。
土默川昔年不過星星點點搭建過些帳篷,只十幾年工夫,已然變成一座漢地城池,謂之“板升”。
在城池的最北端寶豐山麓下,有一座古城堡,謂之美岱召,乃國初太祖皇帝在此所設衛(wèi)所遺址。俺答汗率部在此駐牧后,即選擇此處為汗廷。
十五年前,山西白蓮教首領率眾來投,特為俺答汗建造三層樓的壯麗宮殿。俺答汗平時在此居住,但常年游牧習俗一時難改,特在大青山腳下另設營帳一座。
大帳外騎兵、步卒團團把守,刀光凜凜,弓箭密布,東西南北四角,還架設著火炮鐵銃。
這天近午時,一匹高大的白馬從城池外的草原上飛馳而來,到了大帳前,從馬上跳下來一個約莫十二三歲的女子,歡跳著就往大帳里闖。
韃靼忌諱騎馬快跑到帳前,認為這不僅會驚動人畜,還意味著有壞消息傳來。是故,親兵們頓時神情緊張,“嘩啦啦”揮動刀戟,上前阻攔。
少女并不理會,顧自在刀叢中穿行。
親兵們被她的美貌所驚,尚未反應過來,少女已闖到帳門。幾名親兵如夢方醒,手忙腳亂一擁而上,緊緊抱住了她。
“啊呀——放開!”女子邊掙扎邊大叫,抱她的一個親兵被她一肘杵中下體,疼得倒地亂滾。
“何人喧嘩?”帳內走出一個約莫四十三四歲的男人,是俺答汗的義子恰臺吉,名脫脫,人高馬大,一臉絡腮胡。他身后跟著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有些瘦弱,似乎還滿臉稚氣,他是俺答汗的孫子把漢那吉。
“表哥!”少女像撈到了救命稻草,大聲喚道。
“是你?”把漢那吉一臉驚詫。
親兵見狀,雖不再如臨大敵,卻還是緊緊抱住少女不放。
“快放開我!”少女扭動身子,大喊大叫。
俺答汗聽到女子的喊叫聲,大步走過來:“喔,是誰?”
女子看見俺答汗,驚喜地大叫:“祖汗!”
俺答汗雖年已六旬,卻體格健壯,矮胖身材,古銅色似方實圓的臉上,顴骨高聳,大而長的眼睛占據(jù)了鼻梁以上的半個臉,濃密粗硬的胡須垂在胸前。他一眼認出了少女,大笑:“喔哈哈哈!放開!放開!誰敢動本汗的外孫女!”說著,張開雙臂,一把抱住了女子,“也兒鐘金,我的小黃鸝,我的百靈鳥!喔哈哈哈!”
恰臺吉領著把漢那吉緊跟著走進大帳,俺答汗扭過頭,不耐煩地說:“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