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幾天時間的認識,張老板對唐順還算仗義。
所以,面對著張老板的邀請,唐順并沒有推拒。
走進店內(nèi),將放置著巨闕劍的精致錦盒放在了旁邊,然后在旁邊落座。
他沒有急著上手物件,而是先打量起了客家。
店內(nèi)原本就兩個人,除了張老板,剩下的是一名居家打扮的中年男人。
對方大約四十多歲,留著短平寸頭發(fā)型。
一張面孔棱角分明,五官硬朗,雙眼炯炯有神。
他坐在椅子上面,手端茶杯,面色平靜,看起來有些不怒自威。
這人不簡單!
唐順鑒寶識人,迅速判斷出對方必是大有身份的人。
那不怒自威的氣勢,必然是久居上位才能夠養(yǎng)出來的。
這樣的人,非富即貴。
在唐順打量對方時,對方也是在打量他。
唐順的面貌終歸太年輕,在古玩圈內(nèi),屬于異類。
迎著對方的目光,唐順微微頷首,算是打了個招呼。
對方點頭回應(yīng),表現(xiàn)也是可圈可點。
唐順的目光,從客家身上迅速收回,落在了三人面前矮桌上的竹筒上面。
這個竹筒,明確點說,應(yīng)該是一件筆筒。
只是因為略顯小巧,所以乍然入眼,很難辨識出來。
這只筆筒直徑大約7厘米,高大約14厘米,黃褐色外觀,包漿瑩潤,保存完整,沒有絲毫裂痕或蟲蛀的損傷。
不難看出,這只筆筒傳承有序,一直都有盤摸把玩。
筆筒的底部,刻著三足鼎式的矮足。
筆筒的外面紋飾,則以去底的高浮雕和鏤空雕刻為主。
紋飾雕刻的是一幅山石竹林間,茅屋之前高士撫琴的畫面。
細細端詳,給人一種退隱山林,寧靜致遠的淡泊意境。
畫面以山石、翠竹為隔景,溪水小橋和茅屋為背景,高士撫琴,神態(tài)瀟灑。
在其旁邊,有小童搖扇,還有茶爐繚繞裊裊青煙。
整個畫面構(gòu)造,栩栩如生,靈動傳神,讓人只覺如仙境般縹緲。
這種雕工,真是極妙。
唐順忍不住暗暗驚贊,縱觀整個筆筒,刻畫疏密有致,主題鮮明,雕刻刀法嫻熟圓潤,一氣呵成,看不到絲毫的錯刀或拖刀。
唐順上手,拿起筆筒翻了個面,看向了筆筒底部。
只見底部之中,刻著一方印章:三松。
看到印記,唐順的眉頭,微不可察的挑動了下。
然后,他繼續(xù)反復(fù)撫摸查驗。
“唐兄弟,怎么樣???”
張老板在旁邊坐著,有些疑慮。
聽到詢問,唐順才停下動作,輕輕地放下筆筒。
“報多少價?”
唐順看向張老板詢問道。
“這個……”
張老板猶疑了下,看向了對面的中年男人。
“這個筆筒,我不打算賣,就只是想要了解一下它的價值和來歷。”中年男人輕聲笑道。
這就是專門請來鑒賞的了……
唐順恍然,隨即看向客家問道:“大叔這個筆筒,哪兒來的?”
“鑒賞這個東西,還需要問來歷嗎?”中年男人訝異了下。
僅憑這句話,基本可以斷定對方不是懂行的圈內(nèi)人。
唐順灑然一笑:“習慣而已,大叔不說也沒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