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浮生停下手上的動作,整理一下,恭恭敬敬地起身鞠躬。
“先生見諒則個,非是如此,不足以表達學生的所思所想。”
“坐下吧,我沒有怪罪你的意思?!蔽亩疵鲾[擺手,示意陳浮生坐下。
“老師,你只讓我們自己說自己的,那你的志向又是什么?”第一個開口的葉信反問先生,打破了陳浮生帶來的小小寂靜。
文洞明臉色頓時肅然起來,浮現(xiàn)出一種別樣的莊重,鄭重回答:“我輩讀書人,所思所求不外乎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話乃是前朝關學大哲張載所言,甫一提出,就有著振聾發(fā)聵的影響力,時至今日,任何一個人,哪怕不曾讀過詩書也必然聽聞過這四句話。天地以生生為心,圣人參贊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此為天地立心也;建明義理,扶植綱常,此為生民立道也;繼絕學,謂纘述道統(tǒng);開太平,謂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澤,垂于萬世。
只不過這四句話實在太大,就連張子厚本人都不能完全承擔。因此后人也只是將其視為一種理想化的境界。
而前方的文洞明此時陷入了旁若無人的喃喃自語:“當年我聽到這四句之時,耳目洞開,眼中的世界煥然一新,下定決心終生要做到這四句話?!?br/> “只可惜,回首過往,半生已經過去才發(fā)現(xiàn)能夠做到的實在太少太少,后來偶然有所領悟,終于明白人生于世,能夠做好一件事就已經足夠。因此萌發(fā)了辭官的心思,我儒學道統(tǒng)自堯、舜、禹、湯、周文王,至于孔子,至于孟子。孟子既沒,其道不傳。至宋儒興,才倡明了千載不傳之學。只可惜宋朝以后便是蠻夷興起,把儒排在娼之后、丐之前,所謂“八娼九儒十丐”是也。在這種疏離狀態(tài)之下,我儒家思想再難再登堂入室。幸好偽朝來也洶洶,去也匆匆。短短統(tǒng)治不足百年,又有圣天子提三尺劍掃蕩群雄,建立本朝。如今天下大定,正是做學問的好時機。而我蜀地,人杰地靈,秀出之士不絕,潛心治學的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只可惜交流雖然頻繁,卻還是沒有形成一個真正有影響力的學派,我現(xiàn)在的希望莫過于此?!?br/> “好家伙,這是準備要著書立說??!”陳浮生暗暗咋舌,震撼于文洞明的氣魄,以他的眼力可以清楚地看到文洞明每說一句身上的氣勢就凝實一次,這氣勢不是以武掌權造就,而是完全發(fā)自內心。更加凸顯了其不凡之處,畢竟武功再強權勢再大都有著極限之處,這些如同流水,武功到了罷了,權勢財富有如流水來去,世事半點不由人,而心卻沒有局限沒有束縛。
要知道每一種學說的提出都不是那么簡單的。
世間最有力量的永遠不是刀劍,而是思想。
道佛兩家在最開始也不過是兩家思想的源頭罷了,而基本上每個在學問上有著一席之地的大師,如果修行起來都能遠遠將那些所謂的天之驕子拋在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