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甲方倉庫里還靜靜地躺著幾套暫時沒人用的水準儀。
曾軼銘讓刀疤去借,畢竟作為手藝人,還是有那么一點點矜持地。
他一路都在觀察,刀疤對這里太熟悉了,就和回家一樣。
再說了,有刀疤這個工具人就要拼命地用,反正用一時半會又不會報廢不是。
將測量工具拿回工地后,他先要找到基準點,然后一步一步地將點引到工地上。
幸虧基準點距離工地只有500m,加之視線比較好,經(jīng)過胖子舉著塔尺換了3個點,終于完成了第一遍,這個四級水準點必須放在相對固定的地方,你不能今天測量了,明天它就不見了呀。
他使用的是工地內(nèi)一根水泥電線桿,用紅色油漆在電線桿上將測量的高程標注清楚。
這還不算完,還必須以這個點的數(shù)據(jù)作為基準點,重新倒回去測量一遍,這一項工作叫復核允許閉合差,這是為了復核前面引的點是不是在允許偏差1毫米范圍內(nèi),如果超出了這個范圍,那恭喜了,測量不合格,只能重新測一次。
引點完成后,接著測量原始地面標高,這個只需要找一處視野開闊的地方支設并調(diào)試好水準儀,水準儀有一個好玩的地方,就是每次架好儀器后,都要將u型管里的氣泡調(diào)至中心點,這是為了使儀器目鏡的中絲與儀器的豎軸垂直。
這時,塔尺底部放在電線桿上的那個點上,讀到的塔尺上的數(shù)據(jù)就叫后視讀數(shù),通過180度轉(zhuǎn)動目鏡,后面讀取到的塔尺所放任意位置的讀數(shù),都叫前視讀數(shù)。
很快,他就將這些原始地面數(shù)據(jù)測量完畢,因為地形高低起伏很大,過程中,他不得不通過轉(zhuǎn)點來完成,后面這些轉(zhuǎn)點則不需要復核,所以大概測量地面以上部分僅花了半個小時。
難點是水下部分測量,幸好刀疤以前還搭設有鋼管架,曾軼鳴采取了一種極簡單粗暴的方式,他找了一個工人,讓對方佩戴好安全繩,舉著塔尺配合自己完成這項工作。
只見他僅在鋼管立管上測量了自己需要的數(shù)據(jù),剩下的就讓那個工人用卷尺逐個測量這些點距離扣件搭接處(鋼管連接位置)的距離,最下面一根鋼管是不需要測量的,每根鋼管6m長這是固定值。
他還大概測量了一下水面以上露出來的鋼管長度,最后他笑了,這水深大概就1.5m左右。他回到辦公室讓橙子去給他查看氣象資料,如果一切正常,明天就讓刀疤找來挖掘機和裝土車,先花兩天時間將圍堰筑起來。
正好利用橋下有條原來修橋留下的已廢棄的施工便道,從上游往下游截流,可以省下很多抽水臺班費用。
曾軼鳴回到辦公室里,刀疤正樂呵呵地坐在那喝茶。刀疤看到他進去,忙站起來主動讓出位置,熱情地招呼道:“兄弟,快過來喝口茶,吹會電風扇,你看看你這汗流的,衣服都濕透了。”
曾軼鳴也不客氣,接過他遞過來的大茶缸子,走到電風扇前將其調(diào)到最大檔,舉著茶缸子就是一頓猛吹,待到手中的茶不那么燙了,他也涼爽下來了。這才捧起茶缸猛灌了一口,頓覺暢快淋漓,他舒服地呼了一口氣。
曾軼鳴取來暖瓶,給茶缸續(xù)上水,這才坐下,找了個舒服的坐姿問道:“我剛才測量的時候,水流已經(jīng)沒那么急了,我們明天就修筑圍堰,你知道在這附近哪里可以取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