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店隔壁的茶樓要轉讓,周蕓芳準備接過來,這就是她要找高正和蘇曉依商量的事兒。
現(xiàn)在店里的生意談不上好,甚至有些入不敷出,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消費的群體太小,競爭也激烈。
來店里用餐的,大多是住在附近城中村的務工人員,通常的消費都是一碗五塊錢的素面。雖然面食店主打的是牛肉面和三鮮粉,但每碗十幾塊的價格,超出了普通打工族的承受能力。
而且老早就有風聲說城中村要改造拆遷,真到那個時候,店里的生意將更加慘淡。
所以從長遠打算,靠目前這樣的經(jīng)營項目和模式,很難持續(xù)下去。
周蕓芳的意思,是要把茶樓作為一條后路,由蘇曉依去負責。無所謂虧與賺,關鍵是可以接觸了解新的行業(yè)。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也是促使周蕓芳決定接手茶樓的原因,那就是茶樓的消費群體比較“高端”。
所謂的高端,不僅僅是消費能力強,還有社會層次和品味也比較高。
沒有哪個為了溫飽來掙扎奔波的人會有閑情逸致,跑去茶樓喝一杯幾十甚至上百塊的茶。
但凡有這個興致和雅興的,大多都是手頭有閑錢,時間也充裕,不為一日三餐而折腰的主。
這樣的消費群體,往往都有很深的人脈關系和輕松獲取財富的能力。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經(jīng)常跟這些“成功”人士打交道,也有可能結交到一些有背景有門路的朋友。
而做生意的成功秘訣,除了能力和資金,關系和門路也不可或缺。
可以說,這一層原因,才是周蕓芳接手茶樓的真正目的和原因。
至于風險,周蕓芳倒不是很在乎。任何的投資,都會有風險,如果因為有風險而瞻前顧后,畏縮不前,那就不會有人去創(chuàng)業(yè)了。
如果接手茶樓后能賺錢固然最好,要是虧了,就當是交學費學經(jīng)驗。實在不行,大不了把茶樓再轉讓出去,至少本錢應該能回來。
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周蕓芳就不會有患得患失的情緒了。唯一擔心的,就是蘇曉依性格太柔弱,一個人打理茶樓,肯定應付不過來。
所以,周蕓芳打算讓高正入股,跟蘇曉依合伙經(jīng)營茶樓。
“讓我入股?姐你不是在開玩笑吧?”高正揉了揉腦門:“咱的老婆本現(xiàn)在還取不出來,你不會是讓我入干股吧?嘿嘿……”
“德性!”周蕓芳雙手抱肩,凝視著高正:“昨晚你從葉龍辰那弄的錢,姐一分都不要,就當做你入股的份子吧。”
難得周蕓芳說話時輕聲細語,這也是她發(fā)自肺腑的真心話。
原本周蕓芳需要用兩百多萬才能保住這個店,但經(jīng)過高正的一番折騰,最后只出了十萬多一點,這已經(jīng)讓周蕓芳很感動了。
后來店雖然被砸了,但周蕓芳并沒有想過去找葉龍辰,畢竟那點兒損失跟兩百萬比起來,并不算什么。
另外她也知道,高正昨晚去找葉龍辰,是冒著很大風險的。
無論最后能否讓葉龍辰掏錢賠償,只要高正有這個心,對于她而言,已經(jīng)足夠了。
此刻周蕓芳的心情很復雜,對高正有種說不出的感覺。一直以來,她對男人都很排斥,覺得男人都靠不住。
可是跟高正相處的這些天,她找到了一種安全感,甚至產(chǎn)生了些許的依賴。以前所有的事都需要自己去扛,不過現(xiàn)在,哪怕天塌了,還有一個可以幫她頂住的人。
她似乎有些明白那個不靠譜的爺爺?shù)挠靡饬耍_實如高正所說,店里需要一個男人來撐場面。
所以,從昨晚聽說高正被人盯上的那刻起,她就打定主意,要把這筆錢給高正。
但是她也知道如果直接給他,那家伙肯定不會要,只能想到了入股這個法子。
當然,接手茶樓也并非是她腦門一熱,而是深思熟慮后才做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