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娥看著楊慎,專心致志地翻看著曾經(jīng)書寫過的奏章,仿佛又看到了那個剛剛考中狀元意氣風發(fā)的少年郎。
蜀中人杰地靈,尤其名媛佳麗。
楊慎的妻子黃娥就是出身書香門第,她能詩詞,通經(jīng)史,可謂“才藝冠女班”。
一個是明朝三大才子,一位是蜀中四大才女,二人可謂郎才女貌,佳偶天成。
但美好的東西,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夠得到的。
黃娥的父親黃珂是當朝的工部尚書,母親也出身名門,可惜楊慎大了她十歲,她的父親非常反對這樁婚事。
彼此有情意的兩人,也只能各自忍受相思之苦。
但兩人都不愿意向命運妥協(xié),最終守得云開見月明。
楊慎風風光光地迎娶了黃娥,彼時的他已經(jīng)過了而立之年,黃娥也成為了“大齡剩女”。
楊慎的書房里遍布著古籍書卷,但只有主人最看重的幾本,才能享受呆在書架的待遇,其余的大部分都只能整齊地壘在地上。
明朝的官員俸祿,是歷朝歷代最低的,海瑞做縣令的時候,僅僅買了一次肉就轟動全城。
明代一品大員的俸祿是月72石米,明朝的一石米折成現(xiàn)在差不多186斤。
一斤米2.5元的市價計算,一品大員的月薪約為四萬元左右。
拉扯一大家子人,再養(yǎng)一些辦事的人員、奴役,這點薪水是遠遠不夠的。
至于七品的縣令,月薪大概3000元,一個人日常開銷勉強可以,但要想養(yǎng)起一家子人,那就困難多了。
老朱是個好皇帝,但并不太懂經(jīng)濟,官員的俸祿很大一部分,都是用大明寶鈔支付。
可朝廷對寶鈔從來都是只管發(fā)不管收,大明寶鈔越來越貶值,官員的生活就越發(fā)艱難。
在大明朝,想做一個清官很難,想做一個活得好的清官更是難上加難。
黃娥看向滿心喜悅的丈夫,眼中滿是擔憂,她并非傳統(tǒng)的閨中女子,長久的家世熏陶,讓她也有了一定的政治判斷力。
內(nèi)閣和皇權(quán)之間,必定有一場爭斗,自己的公公又是內(nèi)閣首輔,難免殃及池魚。
如今陛下雖然只是十五歲,卻天賦異稟才能卓越,已經(jīng)顯露了帝王威嚴。
黃娥還在思索,楊慎就眼巴巴地看向他,黃娥一陣好笑。
“嗯,再給你一兩銀子,不能再多了!”
楊慎一聽這話,眼前一亮,他已經(jīng)看上一本古籍很久了,可惜掌柜的價錢卡得很死,一兩銀子絕不還價。
他也是自家人知自家事,雖然父親貴為首輔,可他為官清貧,家里面也沒有那么多的銀子可供支取。
楊慎兩步做一步,跑到了妻子的旁邊,一把將她摟在了懷里,黃娥也沒有嫌棄楊慎一臉的灰,兩人就這么抱著。
陽光斜斜地從窗戶照進來,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兩人享受著歲月靜好的感覺。
紫禁城內(nèi)四個錦衣衛(wèi),正吃力地抬著一個朱漆的大紅箱子,兩根細長的鐵鏈拴在箱子上,一頭將箱子牢牢系住,一頭系在木棍上。
四個錦衣衛(wèi)都是練家子,木棍被大紅箱拽彎了,四人每走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腳印。
“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