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第六感,或深或淺。
第六感也可以稱之為直覺,國外有專家認為人的意念力或精神感應是除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之外的第六感,也說得過去,心理學家也稱之為“機體覺”、“機體模糊知覺”,不管叫法有什么不同,用鄭見的話來說,人類的第六感一點兒也不神秘更不迷信,認為迷信的人是不了解天人感應的科學原理。
天人感應其實就是天地的變化對人體的直接影響,只不過由于大多數(shù)人過于依賴前五感而壓制了第六感,所以沒有辦法像一些動物一樣可以細微地感應到天地變化,可以提前預知地震、氣象災害的發(fā)生。
有些人的第六感是天生就有,是天賦;有些人則是后天鍛煉而來,是努力的結果,鄭道是兩者兼而有之。不過他所理解的第六感和老爸的說法又有些不同,雖然沒有上升到量子糾纏的理論高度,但他認為所謂天人感應是天地和人體內的磁場相互呼應的互動。
就像有病毒或細菌入侵人體,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會有應答性反應一樣。
天地間微小的變化可以醞釀一場風暴,不能說蝴蝶效應就是科學而天人感應就是無稽之談,顯然就太國際著名雙標了。
鄭道放慢了車速,前面是一座長約300米的橋,橋下是百姓河。
百姓河是一條人工河,當年耗費了無數(shù)人力財力物力在石門市中間挖掘了一條河,出發(fā)點是為了改善環(huán)境提升城市綠化,結果后來變成了臭水溝,并且還淹死了不少人。
橋上的路燈壞了,周圍環(huán)境更黑暗了幾分。由于剛放水的緣故,河水充滿,在黑夜中波動,倒映遠處的燈光,呈現(xiàn)幽暗深邃的顏色,像是張開巨口的野獸。
危險的氣息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反而越來越強烈,像是在夜色中隱藏著一頭不知名的遠古神獸,伺機一口吞下鄭道……肯定是《山海經(jīng)》看多了,在智能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宇宙飛船、量子力學的今天,怎么還會有神獸這種違反科學理論的東西存在?鄭道甚至還笑了笑,再次放慢了車速,此時他已經(jīng)騎行到了橋的中間。
天地似乎突然間安靜了下來,汽車聲、人聲、風聲、水聲,統(tǒng)統(tǒng)消失不見,像是突然退去的潮水。鄭道很清楚其實一切都還存在,只是他的錯覺而已,他全神貫注地關注來自身后的危險的逼近,而暫時關閉了其他感覺。
當一個人過于專注一件事情時,甚至會忽略時間的流逝,所有人都會有過相似的經(jīng)歷。
工農路是老路,并沒有專用的自行車道和人行道,自行車和行人總是會默契地盡量靠右。鄭道下意識朝欄桿越靠越近,而他的車速已經(jīng)慢到了勉強維持不會倒下的程度。
身后的危險越來越近,忽然,鄭道猛然剎車,縱身一躍,人在半空一個翻身落到了身后數(shù)米之外!
一團黑呼呼的東西從左側毫無征兆地冒了出來,猶如一頭鋼鐵怪獸,伴隨著一聲刺耳的剎車聲,一道火花閃過,一聲巨響過后,水泥欄桿被撞開了一個長約三米的缺口。
而鋼鐵巨獸沒有絲毫停留的意思,后輪急速狂轉,一股刺鼻的煙霧升起,瞬間逃離原地,轉眼工夫就飛出十幾米開外,迅速消失在了車流之中。
原來是一輛電動汽車,怪不得毫無聲響地逼近了他,很明顯,對方還是一個玩車高手,用了一個漂亮的甩尾動作來撞他,是擔心用車頭來撞萬一控制不好會一頭栽進百姓河中。
而且對方也沒有打開車燈,在黑夜中行駛,沒有光明沒有聲音的電動汽車,不就是一頭令人防不勝防的怪獸嗎?比起發(fā)動機的聲音,電機滋滋的電流聲還是小多了。
更主要的是,對方的車沒有車牌!
自行車車頭懸空,車梁卡在欄桿的斷裂處,前輪還在空轉——還好鄭道反應夠快,第一時間放慢了車速了,并且在汽車撞過來的一瞬間飛身躲開,他多年堅持的鍛煉此時派上了用場。
否則還以之前的車速前行,此時他會連人帶車被撞到百姓河里。
百姓河是水泥河底,年深日久,河底有大量的淤泥。河道呈45度的斜坡而建,人掉到河里,很難游到岸上,要么深陷淤泥之中,要么太滑而無法上去。當年設計者也不知出于何種考慮,建成之后,落水者游泳者因此喪命無數(shù)。
對方的意圖是想撞他掉到河里,此處水既深又急,不被當場撞死,也會落水淹死。鄭道游泳水平一流,但如果身受重傷之后落水,就不好說了。
“大難不死,必有后?!斌@愕加后怕之余,鄭道不忘自我安慰一番,他扶正自行車,車子居然沒壞,還能騎,就更開心了幾分,“又少了一筆修車費用,雖然是共享單車,但壞在我手里,以我人帥心美的人品,肯定是要負責的。”
“這么黑,剛才車里的司機怎么就認出了我是他要撞的人?”鄭道遺憾地看了看被撞壞的欄桿,騎車走了,反正不是他撞的,反正他也賠不起,就不管了。
也許是他太帥的緣故,不管是多漆黑的夜晚,他的光芒總是像星光一樣燦爛,無論他如何掩蓋都會流光溢彩……差不多了,再自夸下去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了,鄭道若無其事晃晃悠悠地騎車回到了一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