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姬到屋下從姜武背上蹦下來就往屋里跑,一進屋卻看到姜元這么長時間來第一次顏色和悅的跟陶氏說話,就算看到姜姬早晨綁的發(fā)辮都松了一邊,里衣領子都跑出來的沖進來也沒生氣,陶氏在一旁臉都嚇白了。
“真是淘氣,讓你姐姐替你換衣服梳頭。”姜元笑著說。
陶氏趕緊起身把姜姬往屋里推,一邊對著外面喊:“姜谷!姜粟都進來!”
姜谷和姜粟聽到呼喚連忙趕來,貼著墻邊鉆進里屋,姜姬伸長手臂,衣服已經(jīng)解開,散落在她的腳邊,“夫人,有人來了!”她剛才都沒顧上說!
“早知道了。”姜谷蹲下把脫下的衣服抱在懷里,往外偷看一眼,小聲說,“姜奔發(fā)現(xiàn)的,爹也出去看了好一會兒,回來就……”就高興了。
姜粟問她:“你在外面也看到了?”
姜姬點頭,“就是看到了才回來報信的!”不過姜元這么高興,“說不定是馮丙回來了?”她說完就看向陶氏。
陶氏遲疑的搖頭,“不知道是誰,你爹沒說?!?br/> 姜谷和姜粟都很高興,她們想的是如果真是馮丙來了,那他一定又帶了很多糧食和布匹!
姜姬換完衣服坐下梳頭,剃了頭之后這段時間又吃得好,營養(yǎng)充足,頭發(fā)已經(jīng)不像之前那么枯黃。陶氏握著她的一縷頭發(fā)輕輕梳著,嘆道:“如果能養(yǎng)一頭好頭發(fā),你找夫婿也容易些。”
姜谷聽到就說:“姜姬才不必發(fā)愁呢?!?br/> 姜粟道:“就是!”
陶氏安慰兩人,“你們兩個也不必擔心,有爹爹在,你們也會有個好夫婿的?!?br/> 兩個女孩聽到這個都羞澀的笑起來。這讓姜姬才發(fā)現(xiàn),她們兩人已經(jīng)長得比陶氏還要高了,可能陶氏在她們倆的年紀沒有機會吃飽飯,如果只看臉,陶氏比她們二人還要稚氣一些??赡苤八齻円簿筒顑扇龤q。
姜姬收拾好了,陶氏領她出去,姜元正在逗姜旦,咯吱的姜旦笑個不停。他平時很少抱姜旦,就像根本沒這么個人。但姜旦卻能跟陶氏一樣住在這間屋子里。姜姬有些搞不清現(xiàn)在的人對子嗣是怎么看的,姜元對姜武、姜奔、姜谷、姜粟雖然很不客氣,但又沒血緣關系,這種態(tài)度才是正常的,如果姜元對她也是這樣,她早就不擔心了。
除了她之外,還有姜旦。不過姜旦那么小,反正他們家誰都不知道姜旦的親爹是誰,姜元把他養(yǎng)大,他肯定就認姜元當?shù)恕H绻钦嫘拇┠沁€不錯,最怕的是他對姜旦也沒安好心,那姜旦……
此時就算在家門口也能看到那些“不速之客”了。只是那些人不上來,姜元也能裝成看不見,在姜姬換過衣服,重新打扮整齊之后就喊姜谷他們?nèi)プ鲲埩恕?br/> 姜谷有些不安,她不知道該做什么飯。平時家里吃飯簡單,可馮丙來的那兩天,飯菜可是要更豐盛些的,姜元還親自下廚呢?,F(xiàn)在客人雖然沒登門,但如果飯做得太簡陋,姜元會不會生氣啊……
她問陶氏,結(jié)果陶氏也害怕起來,母女三個站在灶前束手無策。最后陶氏悄悄去問姜姬,姜姬就對姜元說:“爹,今晚有魚吃嗎?”
姜元笑道:“想吃魚了?”
那魚雖臭,可整個家只有姜元能吃,姜姬也就嘗過幾口,這么長時間以來在姜武等人的想像中,那臭魚早就成了皇帝才能吃的珍饈美味。姜元早就知道,可她覺得他挺得意的:還是就自己一個人吃。
姜姬猜今天可能他會把魚分給別人吃。
果然姜元道:“那就多蒸兩條,你吃一條,讓夫人與其他人也嘗嘗?!?br/> 有三條魚,怎么也不能說晚上的飯菜簡陋了。
陶氏現(xiàn)在也早就會做魚了,而且這魚也就她敢做,姜谷和姜粟都不敢動手,怕做壞了要挨打。
等蒸上魚,終于有三個人上山來了。
姜武和姜奔都站在門外,看到馮丙也只是抱拳行禮,卻沒讓開路。
馮瑄認出姜武就是當時背著姜姬發(fā)足狂奔的侍從,此時再看,只是一個普通的鄉(xiāng)間男兒,長相不算出眾,身材也不夠勇武。
不過他姓姜。
能得賜姓,想必姜元應該有栽培的意思。
蔣偉不認識姜武和姜奔,他連姜元都沒見過。但只要當面,他有自信不會認錯人。此時便跟在馮丙身后拾漏,由他去叫門。
馮丙道:“馮丙、馮瑄、蔣偉,求見大公子?!?br/> 姜元的身份很尷尬,他出生時先王已逝,朝午王心懷不軌,當然不會給他賜名。之后他流落在外,雖然人人都知道他正統(tǒng)的不能再正統(tǒng),但怎么稱呼就成了個大問題。馮丙只能含糊的稱一聲大公子,別的實在不敢亂喊。
馮瑄在旁邊拱手道,“請問元公子,可還記得當年問柳小筑中的馬王二?!?br/> 這一聽就是有故事。馮丙在心里大為慶幸把馮瑄拽來了。蔣偉也聽出來了,暗暗瞪了一眼馮瑄,這廝一貫浪蕩,竟然還曾跟姜元有舊,真是該殺!
姜武道:“某進去通報,諸位稍待?!?br/>
“馬王二……”姜元還真記得這個人。
當年他住在江州著姓戰(zhàn)家,戰(zhàn)家對他的供應十分充足,但為了避開朝午王的耳目,又不敢跟他過多接觸,連他住的地方都是一座空曠的莊園,侍候的仆人也只有兩人。他不愿意在屋子里跟仆人大眼瞪小眼,就常常去倚瀾河畔的小樓去坐一坐。
倚瀾河畔的小樓中有很多少年人,意氣風發(fā),姜元與他們相交,也好一舒胸臆。而馬王二就是其中一個最有名的,他擅笛、擅蕭、擅琴,還擅歌舞,不管認識不認識的,只要聽說馬王二在,就會聚到他的桌旁,為他擊節(jié)唱和。他的名字一聽就是化名,倒是沒人知道他就是馮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