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fēng)起于飄萍之末
明朝實行保甲制,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推丁糧多者為十戶之長,叫里長。
十里為一甲,十個里長每年輪流擔(dān)任一年,叫甲首。
雖然在明中后期,地方鄉(xiāng)紳勢力興起,地位有所下降。但在地方的管理上,里長、甲首負(fù)有重要作用。
例如地方上田地、荒山交易,聘請雇工等,需要里長或甲首從縣衙領(lǐng)來契書作為交易憑證,并且負(fù)責(zé)監(jiān)督,事后出了問題也要他負(fù)責(zé)。
秦家村的現(xiàn)任里長叫秦老三,如果認(rèn)真算起來還是秦浩明的表叔。
看見秀才公親自上門造訪,頓覺心有榮焉。吩咐家中婆子端茶倒水,自己回里屋換身衣服見客。
貴客上門,自己一副農(nóng)人打扮,倒顯得寒磣,不是待客之道。
“勞您久等,賢侄尚請見諒,不知找三叔何事?”
秦老三換了一件六成新的直裰,腰板也直了一些??赡苁钱?dāng)了甲長的緣故,平常跟縣衙小史多有接觸,講話不像其他農(nóng)人那樣直白。
“三叔精神!”
秦浩明先稱贊一句,隨即開口繼續(xù)說道:“卻是想勞煩三叔幫忙兩件事情:一,甲字倉庫附近的荒山小侄想買下來。二,最近雇用了幾戶人家作為佃農(nóng)。”
秦浩明一點(diǎn)、二點(diǎn)直接說清楚,沒有云霧繚繞,天氣如何之類的話。
“賢侄,三叔說句公道話。這些年,秦家真的對您多有虧欠,甲字倉庫附近的荒山休提買字,三叔燥得慌!當(dāng)初原本就是秦老爺留下。老夫今日在此表個態(tài),明日就到縣衙找書吏辦戶帖。至于雇傭幾個佃農(nóng),到時一并辦理即可。”
秦老三大包大攬把事情包在自己身上,倒也有份魄力。
“那小侄就先行謝過三叔援手之情,銘記在心?!?br/> 秦浩明聞言心喜,花錢的地方海了去,能省一分是一分。能夠一分錢不花,白得三十幾畝山地,傻子才去矯情。所以說人際關(guān)系要搞好,才能利人利己。
他主要是想把附近的山場連成一片,變成私人區(qū),今后可以名正言順避免其他人窺探。在目前的情況下,小心謹(jǐn)慎點(diǎn)無大錯。
“當(dāng)不得秀才公感謝,舉手之勞,理應(yīng)如此?!?br/> 秦老三滿臉的皺紋仿佛全部綻放,人也年輕好幾歲。
與他打交道的多是村野匹夫,便是縣衙的小吏,也多是粗鄙不堪之輩,那如秀才公這般斯斯文文。
原來的秦秀才生人勿近,眾人雖想親近,也唯之奈何。
許是長大成人的緣故,明曉事理,卻也是秦家村之福。
欺老不欺少,此話言之有理!
秦家少爺重陽節(jié)在臨浦縣城的表現(xiàn)和對秦向天說的話,早已經(jīng)傳遍秦家村。
十幾天過去了,號稱臨浦縣城沒有他秦向天辦不成的事,縣衙上下都熟絡(luò),在秦家村一貫牛逼哄哄的秦典吏也拿秀才公無可奈何。
兩人之間的過節(jié),秦家村村民都知曉,也明白其中的門門道道。
鄉(xiāng)下人怕事也惹不起事,要斗他們斗,咱們摻和不起。19歲的生員,還是臨浦案首,整個建寧府幾千讀書人才一個,不是文曲星君是什么?
要是大比高中,那就是舉人老爺,甚至更近一步成為進(jìn)士,那就是官老爺。試問,一個無品無階的秦典吏如何跟官家老爺斗?
所以趁此機(jī)會結(jié)個善緣,是秦老三秦甲長和秦家村村民內(nèi)心最樸實的想法。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這個年代頗為平常。作為秦家村村民,存在這樣的想法再正常不過,這也是秦老三之所以敢大包大攬的原因。
“賢侄,為叔倚老賣老問一句,既然有閑錢買荒山,何不買點(diǎn)水田和旱田?剩下的再讓鄉(xiāng)親們投獻(xiàn),免些稅賦,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您不也多少有點(diǎn)收成?總不至于白白浪費(fèi)不是。”
秦老三趁熱打鐵,提出秦家村村民藏在心里的話。
秦家自從秦老爺過世,再無秦家子弟出仕,家族早已衰弱許久。
唯有秦浩明高中秀才,卻因為過往瓜葛,白白讓80畝免稅田賦浪費(fèi),這如何讓土里刨食的村民不感到痛惜。
“現(xiàn)在民田少,都是官田,所以小侄目前沒有打算買田。倒是這80畝投獻(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