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起于飄萍之末
張云回去的時候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對秦浩明的指示也奉若神明。
今非昔比,誰能料到小小的三五百兩銀子竟然產生如此高的效益,甚至連第二批貨物的定金也已全額到手。
這也意味著他們只要專心成產便可,無需顧慮販賣。
聽說海貿的利潤亦是驚人,可那是提著腦袋的買賣。
大海風高浪急天威莫測,血本無歸的也大有人在,哪里有這般穩(wěn)妥踏實。
秦浩明也在做撤退之前的準備,事情已經基本辦妥,應天府不是他的最后目標。
他要北上了解對手,為將來做準備。
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
這關系到華夏今后的國運,秦浩明不敢懈怠。
另外,秦浩明想逆天一次,看是否有可能解救盧象升。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盧象升領兵進駐巨鹿的賈莊。
太監(jiān)高起潛統帥關寧鐵騎數萬在雞澤,距離賈莊不到五十里。盧象升派遣楊廷麟求援,高起潛理都不理。
盧象升領兵至蒿水橋,被清軍主力包圍。
盧象升自領親兵居中,虎大威總兵護左翼,楊國柱總兵護右翼。
結果兩總兵全都無恥的丟下盧象升潰圍逃跑,盧象升率親兵力戰(zhàn)而亡。
高起潛隨即不戰(zhàn)而潰。戰(zhàn)后,楊廷麟及部下在戰(zhàn)場上尋獲盧象升遺體,甲下尚著麻衣白網(服父喪)。
三郡之民聞之,痛哭失聲,聲震天地。
至此,大明再也無力回天,連戰(zhàn)連敗,最終亡于滿清韃子。
客觀評價盧象升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確實要比其同僚們略高一籌。
他有袁崇煥的“悍”,但無袁崇煥的“驕”;其“忠”不比孫傳庭少,其“謀”絕比孫傳庭多。
秦浩明也知此事極為渺茫,唯有盡力而為,但求問心無愧。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臨行之際,有些工作必須做在前頭,該辭別的人也必須一一拜會。
人脈積攢是個長期的過程,不可半途而廢。
說起來在南京的十幾天里,得益于復社領袖張溥、楊廷樞的關照,以及柳如是的推崇,秦浩明現在不管是在應天府士子還是青樓間都略有薄名。
臨浦才子秦浩明,便是有些人對他的映象。
應酬無疑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喝著仿佛是毒藥的酒,但這都是必須的過程,聽說可以增進友情。
相比秦浩明的痛苦,余佑漢和董長青就輕松許多。
采購駿馬,打造武器,這都是身為武人最喜歡的事情。
不同于臨浦小縣城,這里有最好的戰(zhàn)馬可供挑選。
便是弓弩和火槍之類的違禁物品,只要有足夠的銀兩,也可在地下黑市買到。
盧欣榮不知道他們采購這些武器要干什么,只不過他現在也無暇詢問。
自己的事情都忙得不停,實在沒有閑工夫問七問八。
應天府有許多匠戶,都是父子相傳,其間不乏各行業(yè)的優(yōu)秀人才。
大明實行匠役制度,分為輪班匠和住坐匠。
嘉靖四十一年﹐大明王朝進行改革,每名輪班匠每年納”班匠銀”四錢五分﹐從而廢除了輪班制。
可住坐匠仍需按月當差﹐匠籍制度并沒有取消。
隨著明末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住坐匠制度日趨松弛。
尋找聘用冶鐵和鐵匠中的頂尖人才,就是新東家秦浩明交給盧欣榮的任務。
秦浩明現在還沒有充足的財力,可以聘用每個行業(yè)的優(yōu)秀人才,那么只能選擇性的優(yōu)先發(fā)展某一行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