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長弓追翼,百鬼夜行
“我看過一本書,上面說世上有神人,腳踏云霧,身著白衣,飲露吸風(fēng),能御風(fēng)千里而行,與日月同老。說的大概就是這樣了吧?!笔捝谝粔K礁石上,望著站在河邊的無心。此時無心正遙遙地望著遠方,大風(fēng)將他的白色長袍吹起,白凈的月光照在他的身上,倒卻有幾分仙氣。
“我從沒見過他這樣的輕功,仿佛是真的御風(fēng)而行,那兩人功力如此之高,卻也追不上來?!崩谉o桀感慨道,無心帶著兩個人飛奔了至少有三個時辰,一直從傍晚跑至深夜,卻不見他有半分的疲態(tài)。
蕭瑟苦笑:“我們身為人質(zhì),卻在這里夸贊他。要是被他聽到,不知要作何感想了?!?br/> 無心卻在此時忽然轉(zhuǎn)過頭來,一個起身竟已飄到了他們面前,滿臉笑意:“二位施主可不是我的人質(zhì),小僧剛剛在客棧就說了,是想請二位與小僧去一個地方?!?br/> 蕭瑟冷笑:“客棧里那么多人,你為何專挑我們二人。無非是我們一個不會武功,一個又身受重傷?!?br/> “身受重傷?”無心望了雷無桀一眼,笑道,“小僧不才,愿為施主效勞?!?br/> 雷無桀愣道:“你要替我療傷?”
無心微微點頭:“這一路還需要二位多有協(xié)助,療傷這點小事,何足掛齒?”
“我還是……”雷無桀望著無心一臉笑意,心中倒多了幾分怯意,不知這個滿身邪氣的和尚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無心卻一把拉過了雷無桀的手,腳尖微微一點,往后掠去,幾個起落竟已落到了河邊,他手指輕輕在雷無桀的肩膀、后背點了幾下,說道:“施主那日被紫衣侯的真氣所傷,此刻那道真氣依然在施主的體內(nèi)亂竄,施主若不運功倒好,若是一運功,兩道真氣在此內(nèi)相沖,勢必傷上加傷。小僧這就用流轉(zhuǎn)之術(shù)將那道真氣逼出?!闭f罷,無心雙手抓住雷無桀的肩膀,一躍身竟踏著水浪往河流深處而去。
雷無桀嚇得驚呼起來:“我……我不會水?。 ?br/> 蕭瑟眉頭微皺,低聲驚呼:“世上……竟真有如此神奇的輕功?”
只見無心抓著雷無桀在河流中踏浪而行,如履平地一般,直至踏至河中央之時,他忽然停下步伐,雙目緊閉,白色僧袍在風(fēng)中狂舞,雷無桀只感覺身體搖搖欲墜,仿佛隨時都要墜入河中。但是忽然間,他感覺一股真氣從無心的手掌中傳入他的身體,原本焦躁的心瞬間安靜了下來,他默默地閉上眼睛,聽著風(fēng)與水浪的聲音,感覺心中澄明,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寧感覺。
而在岸邊看著的蕭瑟更是大驚,因為此刻無心已經(jīng)收回了抓在雷無桀肩膀上的手,然而雷無桀卻渾然不知,閉著雙眼穩(wěn)穩(wěn)地站在河流之上。
無心的神色中竟也流露了幾分驚詫,他輕聲說道:“老和尚說世間有人心有玲瓏,可與自然相和,倒真沒有騙我?!彼偷匾粨]長袖,只見二人附近的河水慢慢地繼續(xù)旋轉(zhuǎn)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雷無桀雙眼依然緊閉,額頭上卻已汗流不止,無心微微一笑,手指輕輕地在雷無桀額間一觸,輕聲念道:“破!”
只見一道紫氣順著無心的手指應(yīng)聲而出,無心猛地往左邊一揮,竟擊起一道巨大的水柱,那水柱隨即傾瀉而下,無心一把抓住雷無桀的肩膀,再度急速地踏著河浪飄回了岸邊,他將雷無桀往蕭瑟身邊一推,得意地一揮長袍:“功成!”
雷無桀也在此時睜開了眼睛,長舒了一口氣。
“怎么樣?”蕭瑟問他。
雷無桀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想了想說:“有一種……說不出的舒服?!?br/> “施主的功力已經(jīng)完全恢復(fù)了,并且還因禍得福了?!睙o心雙手合十,眉目含笑。
“什么因禍得福?”雷無桀不解。
“這個施主以后就會知道了?!睙o心笑而不答。
“你為什么要幫我們?”蕭瑟忽然問道。
無心伸手欲拍蕭瑟的肩膀,卻被蕭瑟一個側(cè)身躲開了,只好又轉(zhuǎn)身拍了拍還在發(fā)愣的雷無桀:“小僧剛剛不是說了么。小僧想去一個地方,需要二位陪行,療傷之事,不過舉手之勞?!?br/> 蕭瑟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這位大師,你武功這般神乎其技,去什么地方非我二人不可?而且,你是雪月城要押到九龍寺的,我身邊這位可是雪月城的弟子,你想要我們協(xié)助你逃跑么?”
“小僧斗膽問二位施主,在客棧之外,若不是小僧施以心魔引,那么那群黑衣人是否早已取了二位的性命,在客棧中,若不是小僧助唐施主施展萬樹飛花之術(shù),又如何能擋住白發(fā)仙與紫衣侯?小僧救了二位施主兩次,現(xiàn)在只此一個小小請求,卻不能應(yīng)允么?”無心搖頭輕嘆,滿臉遺憾的表情,“真是令小僧心寒啊?!?br/> 蕭瑟冷笑:“和尚施恩也求報答么?”
“當(dāng)然,佛陀亦求報答,又何況小僧呢?”無心突然語氣恭敬。
蕭瑟微微一愣,說道:“佛陀亦求報答?我也算見過一些和尚,卻從沒聽過這樣的說法,不知有什么典故?”
“佛陀曾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由迦維羅衛(wèi)國前往舍衛(wèi)國,在這兩國之間有一顆大樹,喚作尼拘類樹。樹高二十里,枝葉覆蓋的面積有六十里,樹上果實碩累,味道有如蜂蜜,常人若食之,盲目之人可復(fù)明,久病之身亦可痊愈。佛陀待比丘食其果,與侍者阿難說:‘我看天地萬物,各有宿世姻緣。’阿難問佛陀:‘弟子愚鈍,不知是何因緣?’佛陀答:‘夫人作福,譬如此樹,本種一核,稍稍漸大,收子無限。人而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佛事三寶中來。為人大富,財物無限,從布施中來。為人長壽,無有疾病,身體強壯,從持戒中來。布施一種回報萬種,生活安樂壽命長久。”無心眉目含笑,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