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理查茲說到了錢,霍格就更加確定他不會要自己的命了,絕大多數(shù)群盜股匪都能恪守“要錢不要命”的職業(yè)操守,像托斯卡那樣要錢又要命的極品人物是極少見的,他的那些行為甚至觸怒了同行們,要不是有希爾達,恐怕托斯卡早就被自己人殺了。
以霍格對理查茲的了解,他是個瘋子而不是變態(tài),應(yīng)該不會做出要錢又要命的事,只是不明白為什么非要找他打架不可。
看到霍格露出了疑惑的表情,心情不錯的理查茲說出了原因。
在親王國當(dāng)一名王子,是件極其郁悶的事。王子的身份確實極其高貴,但除了長子外,其余的王子一輩子也只能是一個王子而已,帝國的王子如果努力下,為帝國做出了足夠大的貢獻,就有可能得到自己的親王國,成為一國之主,但親王國就不可能再分封土地,理查茲除非將他的三個哥哥殺了,否則永遠都只是個小小的王子,而一個弒兄的人,誰愿意讓他當(dāng)國王呢?
理查茲也可以努力下,集結(jié)自己的力量,以武力奪取親王國,但這樣一來他就必須面對帝國軍隊的壓制——靠武力奪取親王國,誰知道他當(dāng)上親王國國王后,會不會又開始惦記帝國皇帝的位子呢?
因此,理查茲只能當(dāng)王子,而且還是個需要被監(jiān)視、半軟禁、不能有太大成就的王子。
一開始,理查茲還不明白這個道理,他聰明、好學(xué),很得那些大臣、將軍們的喜歡,可這份喜愛卻讓理查茲失去了很多東西,甚至包括了他的一部分自由。
對一個衣食無憂的孩子來說,自由遠比任何東西都要重要,知道了自己犯的“錯誤”之后,理查茲變成了一個廢柴王子,在成年禮結(jié)束,搬出王宮時,理查茲的住宅一共有十六名磐石騎士團成員為他提供“保護”。
在皇宮里被軟禁與在皇宮外被軟禁,二者之間的區(qū)別是很小的,只是周圍的景致有異,身邊的家具不同而已,理查茲知道父王對自己還是不太放心,便開始想盡辦法的往外偷溜,而溜出去以后也不干別的,專門醉酒鬧事,幾年下來武藝絲毫沒有漲進,名聲倒是壞了不少。
理查茲的計劃成功了,他的“護衛(wèi)”越來越少,但收獲的同時,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些代價在很多人看來都過于慘痛了。
為了避免理查茲找到太厲害的“幫兇”,鬧出太大的事,國王消減了理查茲的生活費用,消減的幅度極大,不是剝層皮,而是剝得只剩一層皮,勉強夠活而已。
理查茲不得不搬到平民區(qū),遣散了家中大部分的傭人,只留下了一個跟隨他多年的老管家,也就是霍格看到的那個老人,以及一個負責(zé)買東西的雜役,這還是因為老管家實在太老,行動已經(jīng)不太方便的原因。
隨著理查茲的名聲越來越壞,原本喜歡他,甚至理解他的那些將軍、大臣以及其余的皇族成員開始討厭他,理查茲得不到任何幫助與關(guān)懷,便帶著自暴自棄的心理變得越來越壞,惡性循環(huán)一旦開始,就很難結(jié)束了。
然而這些代價都并不是不能承受的,孤獨寂寞、窮困潦倒的人并不少見,何況理查茲活得也不差太差,他所付出的最大代價,是自身人格的轉(zhuǎn)變。
一個人如果長期扮作另一個人,兩者之間的界限就會越來越模糊,最后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偽裝的人格就會成為主導(dǎo)人格,最后迷失自我,再也無法分清自己原本到底是什么樣的人。理查茲一開始只是假裝放浪形骸,但幾年后,放浪形骸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本性,而這個本性中,本來最不應(yīng)該被看重的皇族血脈成為理查茲最珍貴的、大概也是唯一的東西。
之后,他遇到了霍格。
霍格沒有什么背景,就算殺了也不會有事,而理查茲后來也確實是想殺死霍格的,只是他沒想到霍格這個人他實在惹不起,抓不到又殺不了,還反被霍格活捉了一回,而正是那一回,讓理查茲又恢復(fù)了一些神智,同時也讓他的“保鏢”從六名變成了現(xiàn)在的兩名——這應(yīng)該是國王的底線了。
被霍格捉去后,理查茲與帕斯塔有了第一次交談。帕斯塔是個崇尚自由的人,他并不知道理查茲的詳細背景,想不明白這家伙為什么要用血統(tǒng)把自己囚禁起來,帕斯塔的一問,直接把理查茲給問傻了,過去從來沒人問過他這個問題,有資格問的人都只會唾棄他,沒資格問的人見到他躲都來不及,又怎么敢問?
雖然在霍格和帕斯塔面前沒有表現(xiàn)出來,但被放走后,理查茲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又從這個問題衍生出更多的問題,滿腦子問題的理查茲徹夜難眠,在那之后的幾天足不出戶,如同生了一場怪病似的,人越來越瘦,精神卻是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