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后。
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
崔云華踏上馬車,面色復雜地,進入了車廂中,心里百感雜陳。
有放松,有解脫,有感慨,心底深處,竟還有一絲不舍。
尤其是在獲得那人贈送的一整套54本《故事會》、《子華文集》、《漫畫》等書,以及其中三本,附帶上他的本人簽名后,那一瞬間的驚喜,差點讓她忘了豪門貴女的矜持,歡喜的幾乎大叫。
而這兩天,這位子華先生“灑脫不羈”、“英偉俊朗”、“幽默風趣”的形象,也把她心里的審美理念,攪的天翻地覆,雖一開始不甚感冒,但只相處了一兩日,雖極不愿承認,和那人交往次數(shù)多了,任何人,都會喜歡待在他身旁的感覺。
一個人影,輕輕烙印在了她心里,伴隨車夫的一聲“駕”喊,馬車緩緩啟動后,那枚印章,又仿佛被人重重一按,那顆烙印,陡然變得無比清晰起來。
“子華先生,我還能見到你么?”
玉指輕撫一本《子華文集》,她喃喃自問。
……
送套書給那位中州來的清河崔氏的貴女,不是周鳴想泡妞把妹,追求對方,也不是心血來潮,想在妹子面前裝個逼……他這么做,自然有他的深意。
這位妹子所在的中州,可是文人墨客如云、世家豪門如雨、皇族貴胄龍盤之地,有多少聲望點在那等著他?
但,現(xiàn)在的周鳴,還不滿18歲,出名太早,太過妖孽,人們還接受不了,得一步一步造勢,徐徐圖之。
怎么造勢?
就是想盡辦法,讓更多的人知道他的作品,尤其是那些上層人士知道他的作品,再借助這些名人的朋友圈,像微薄轉(zhuǎn)發(fā)一般,把他的作品,擴散出去。
青州境內(nèi),他已有了“海平文仙”的名號,但大周的其他州郡,知道他的人還不多,不少地方,可能連他的名字都沒聽說過,要知道這不是網(wǎng)絡(luò)發(fā)達、交通便利的現(xiàn)代,在這個可能80%以上老百姓,方圓百里都沒走出過的古代,有名的,可能都是些幾百甚至上千年前的上古人物……
當前時代想出名?除非你是剛坐上龍座、改元換號的皇帝,老百姓才會知道,換皇帝了,日歷也該換了。
所以,不論是走親訪友,還有參加聚會,周鳴隨身都會攜帶幾套書集,贈給那些值得贈送的客人,特別是那些從其他州郡遠道而來的客人,他都會主動贈送一套,擴大影響力。
不過,這種影響力,還是局限于上層社會,風花雪月的小圈子里,影響畢竟有限。
周鳴最看重的,還是走群眾路線的“德云社”計劃。
……
天圣廿三年,正月十五。
海平縣,靠近海邊的一漁村附近,一處平坦高地上,一座宏偉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
這棟磚木建筑,如同八卦,牌樓高大,占地足有五畝,中央是一個占地兩畝的廣場,四周是環(huán)狀連體木樓,用了百根大紅漆柱支撐,三層布局,內(nèi)有茶館、酒樓、零食鋪、小劇場、后臺化妝室、訓練室等上百個間室,建筑總面積,超過5000平米。
為了建造這棟建筑,周鳴動用了千名工人,派出海船,從高濟國進口了大批百年樹齡的金絲楠木,歷時一年建設(shè),加班加點,終于把這座最多可容納3000人的劇院(極限情況,可以達到5000人),給修建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