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孺子能感覺到背后的目光,像是一條條無形的手臂,要將他拉回去,又有些猶豫不決,他沒有因此停下腳步,等他走下三級臺階,背后的目光變得柔和了,這可能只是他的錯覺,從這里開始,他離大臣們更近了。??`
????他能從大臣的眼中看到太后目光的折射:一開始大臣們顯露出恐懼,這意味著太后對皇帝感到意外而不滿,很快,大臣們變得困惑,因為太后并沒有阻止皇帝,最后,他們恢復(fù)臣子該有的謙卑狀態(tài),垂下目光,看著皇帝的腳尖,表明太后默許了皇帝的行為。
????韓孺子的心還在狂跳不止,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決定,繼續(xù)向前走,離齊王世子韓鈴越來越近。
????“陛下……”宰相殷無害稍稍挺身,想要阻止皇帝接近危險人物,可是向?qū)氉姆较蛲艘谎壑螅种匦鹿蛳隆?br/>
????大臣們跪在地上慢慢調(diào)轉(zhuǎn)方向,保持時刻面朝皇帝。
????所有人當(dāng)中,數(shù)韓鈴最為驚訝,看著皇帝走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朕還小的時候,曾經(jīng)來過這里。”韓孺子停下,四處打量,“不記得是幾歲了,只記得那是一個夏天的下午,朕就是在這里第一次見到武帝。外面很熱,殿內(nèi)很涼爽,也很陰暗。朕就站在……這里?!?br/>
????韓孺子指著門口的一根殿柱,所有的目光隨著他的手指望過去,連韓鈴也不例外。
????“當(dāng)時殿里沒有別人,只有朕和武帝,武帝一個人坐在……那里?!表n孺子轉(zhuǎn)過身,看向太后所坐的位置,太后稍稍垂下目光,看著臺階下方,在寶座的左右,東海王等人都用驚訝的目光看著他。
????“武帝沒有看見我。”韓孺子的腦海里真的出現(xiàn)一幅畫面,與勤政殿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他努力去想,忘了自稱“朕”,“武帝在想什么事情,我沒敢走過去,就在柱子后面偷看,然后我聽到武帝說話,他還是沒看到我,所以那句話是說給他自己聽的,他說——”
????韓孺子更加努力地去想,那句話就在腦海中盤旋,像風(fēng)中起舞的柳絮,像水面上飄浮的羽毛,終于,他一把抓到了,“武帝說:‘朕乃孤家寡人。`’”
????勤政殿內(nèi)一片安靜,突然有人抽泣了一聲,一下子吸引了所有的目光。
????抽泣者是中司監(jiān)景耀,他原本站在寶座前的第二級臺階上,這時轉(zhuǎn)身沖著寶座跪下了,不是面朝坐在上面的太后,而是沖著寶座本身,“這的確是武帝說過的話啊,當(dāng)武帝以為……以為周圍沒人的時候,或者是想事情太投入的時候,偶爾會說出這句話,除了個別內(nèi)侍,絕對沒有外人聽到過!”
????原本半信半疑的大臣們,這時差不多都信了,只有韓鈴還固執(zhí)己見,“嘿,虧你能想出這種把戲:正好你一個人,碰到武帝也是獨自一人,唯一能作證的還是名太監(jiān)?!?br/>
????景耀的作證不在韓孺子的預(yù)料之中,他指望的是另一個人,再次伸手,指向宰相殷無害,“我記得他?!?br/>
????殷無害嚇了一跳,張著嘴,全身顫抖,不知該承認(rèn)還是不承認(rèn)。
????“不是在殿內(nèi)。”韓孺子補充道,腦海中的畫面越來越清晰,“我沒敢走到武帝面前,悄悄退了出去,在門口遇見了殷宰相,我那時不知道他是宰相,只記得撞在了他腿上,看到他身上繡著一只大鳥。我坐在地上,是殷宰相把我扶起來的?!?br/>
????大家的目光又都落在宰相身上。
????殷無害本來是跪著的,這時坐在地方,好幾十歲的人,居然放聲大哭起來,“是我,的確是我,眾妙三十六年六月,武帝召見所有兒孫,陛下當(dāng)時才四五歲吧,不知怎么獨自留在勤政殿里,當(dāng)時我不是宰相,而是右巡御史……”
????這回再沒有人懷疑了,韓孺子繼續(xù)道:“后來武帝走出勤政殿,看見我之后哈哈大笑,說我……說朕‘孺子可教’,朕的小名就是這么來的?!?br/>
????母親一遍遍講過的故事,這時也變得清晰了。
????勤政殿內(nèi)哭聲一片,人人都想起了剛毅無畏的武帝,若他還活著,一聲咳嗽就能讓任何一位諸侯王從千里迢迢以外馬不停蹄地跑來跪拜,相隔僅僅不到四年,朝廷的軍隊居然敗給了區(qū)區(qū)一位齊王。??`
????韓孺子看著韓鈴,說:“朕乃桓帝之子、武帝之孫?!?br/>
????韓鈴臉色忽青忽紅,欲言又止,然后他跪下了,低著頭,卻不肯說話,更不肯口稱“陛下”。
????這樣就夠了,韓孺子轉(zhuǎn)身走向?qū)氉?,兩邊的大臣還在抽泣,在地上匍匐得更低了。
????寶座上,太后向邊上稍讓了一點,韓孺子坐在她身邊,心臟突然間跳得更快,兩條腿像是虛脫了一樣,軟弱無力。
????“做得好?!碧蟮吐暤?,然后向階下的大臣們說:“哀家希望,這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有人質(zhì)疑皇帝的身份?!鳖D了頓,太后嚴(yán)厲地補充道:“再有妖言惑妖者,罪不容赦。”
????事實上,除了齊王父子,沒人公開提出過質(zhì)疑,大臣們互相爭議的是該如何迎戰(zhàn)齊兵,以及太傅崔宏是否該為戰(zhàn)敗負(fù)責(zé),可太后還是抓住了問題的關(guān)鍵:必須讓大臣們信服,才能讓他們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