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保羅再一次地邀請奎勒·福斯特來到了大廳里,隨同他而來的還有利奇曼冒險團的眾人。
奎勒開心地猜測:“我的朋友,估計今天是要向我展示你的那些‘小玩意'吧?“
“沒錯!“保羅打了一個響指,轉(zhuǎn)頭高聲說道:“來人!“
只見兩個仆人捧著兩個托盤走過來放在桌子上,托盤上面蒙著布,看不到里面的東西。
奎勒笑嘻嘻地說:“嗯?神秘感搞得很足嘛?“冒險團的眾人也紛紛露出猜測的表情。
“鏘鏘鏘!“保羅一下子掀開第一個扦盤上的布,“第一個,’紙’”。
“紙?“眾人紛紛不解,你搞得這么神秘,就為了讓我們看紙?
冒險團團長梅魯一臉慍怒:“領(lǐng)主大人是在逗我們玩嗎?“
保羅搖著手指,說道:“各位別急啊,我這紙可是非同一般,它不是用羊皮制成的,而是用十分便宜的原料制成的,而且制作工序簡單,節(jié)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價格遠低于羊皮紙。“
奎勒在富蘭港就聽保羅說過新型紙的事,所以倒沒怎么驚訝,他拿起起一張紙不斷摩挲著,贊嘆道:“這‘紙'確實不錯,可以代替羊皮紙。如果真如你那天所說能夠大量制造的話,前景應(yīng)該十分可觀。對了,這是用什么做的???“
保羅一口回絕:“抱歉,商業(yè)機密。哪怕你是我的朋友也不可以透露?!?br/> “哼!真小氣。那第二個托盤是什么?“
保羅掀開第二個托盤上的布,“諸位睜大眼睛仔細看哦!鏘鏘鏘!我稱這東西為‘瓷器’“。
“喔!“眾人看到了托盤上的事物后發(fā)出一片驚嘆之聲。
這是一個瓷碟,潔白無暇、晶瑩剔透,這是眾人看到它后的第一感覺。
類似于中世紀(jì)的歐洲,這個世界大部分人使用的器皿是陶器,有點條件的人使用金屬制造的器皿,比如銅器什么的,上流貴族則使用銀制器皿,但是無論如何保養(yǎng),金屬制品總是避免不了生銹的難題,一段時間后就不復(fù)光潔如初。瓷器的賣相就好看多了,顏值比黃不拉幾的陶器和銅器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保羅洋洋得意地介紹道:“怎么樣?好看吧?而且不會生銹哦!“
當(dāng)初歐洲人為了獲取制造瓷器的秘方煞費苦心,最后還是法國傳教士佩里·昂特雷科萊臥底景德鎮(zhèn),潛伏了十幾年才搞到了原料和秘方,萬里迢迢寄回歐洲后,西方人總算能生產(chǎn)出和中國瓷器媲美的本土瓷器了。其實瓷器秘密的最大核心就是兩個:高嶺土(或者磁石)和高溫。
很幸運,在湖心鎮(zhèn)的不遠處發(fā)現(xiàn)了高嶺土,保羅招來一批制陶匠人,搭建起了窖廠,開始實驗性地?zé)拼善髁?。一開始很不理想,因為溫度不好把控,燒制瓷器需要1200度以上的高溫。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保羅找了玻璃工匠制造出這個世界上第一支水銀溫度計來,雖然有誤差,但是勉強夠用,不過當(dāng)然不是直接伸到窖里去測量溫度,否則非爆掉不可,而且水銀溫度計也達不到400度以上的測量范圍。使用溫度計測量瓷窖周圍的溫度,再結(jié)合保羅回想起的吐口水測溫法——就是朝窯口里吐口水,口水在蒸發(fā)前會變成跳動小水珠,然后根據(jù)水珠跳動的高度判斷溫度——終于制造出了持續(xù)穩(wěn)定的1200度以上的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