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神話源遠流長,接下來為大家說到孫悟空偷東西的故事。孫悟空是中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著作《西游記》中的人物之一。它代表著古代中國人善良,正義和不阿的情懷和追求。
他在《西游記》中“當年偷蟠桃、盜御酒、竊靈丹”,遠在方丈山的東方朔說他是老賊,他毫不諱飾,向五莊觀的土地自夸,老孫是普天下有名的賊頭!元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孫悟空尚是白衣秀才,有點儒雅,卻已偷過西王母瑤池的蟠桃?!段饔斡涬s劇》中,孫悟空這方面的成績也很突出:不但“玉皇殿瓊漿咱得飲”,而且盜了太上老君煉就的金丹,偷得王母仙桃百顆、仙衣一套。鐵扇公主也說孫悟空:“那廝有神通難摸,藝高強名揚播。偷靈丹老子怎近他?盜蟠桃玉皇難奈何。那廝上天宮將神威挫,下人間興禍多?!泵鞔抖缮矜i齊天大圣》雜劇中,孫悟空狡詐多智,搖身一變,化作一個看藥爐的仙童,扳倒藥爐,先偷去金丹數顆,后去天廚御酒局中,再盜仙酒數十瓶。
《西游記》說,孫悟空因在太上老君八卦爐中煉了四十九日,成為火眼金睛,在偷竊行為中,他的態(tài)度始終是積極的,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在《西游記》中,他對自己的行為,更是不失時機地大加贊賞,到處炫耀;而敘事者也似乎持一種贊賞和認同的態(tài)度——不是有點奇怪嗎?
要知道孫悟空的偷竊行為,其實質是對財富進行重新分配。能吃到蟠桃、飲上御酒的,當然是天上神仙;像孫悟空這樣的“太乙散仙”,尚且無法染指——玉帝解釋說孫悟空是無祿人員,不曾請得,理由顯得有些牽強。因為玉帝讓悟空代管蟠桃園,他有執(zhí)掌,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兒。太上老君向玉帝匯報工作,說煉了些九轉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會。想來,有資格參加丹元大會者也都是上層神仙。蟠桃會就是這種不合理的財富分配的表現形式,孫悟空去肆意攪亂它,在道義上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感覺解恨。